新華社貴陽10月20日電 題:貴州沿河:地理標誌産品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汪軍、相文昊
這段時間,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街道石先村,空心李種植戶忙着給果樹修枝施肥、清理雜草,為迎接下一個空心李豐收季做準備。
“要想空心李豐收,每個環節都不能大意!”石先村果農崔碧生説,如今,空心李在市場上賣得俏,家家戶戶增收有了穩定門路。
武陵山區深處的沿河縣,有着悠久的空心李栽培歷史,空心李是當地獨具特色的精品水果。盛夏時節,這裡的空心李迎來豐收。當空心李完全成熟,果肉與果核會自然分離形成空心,又因李子主産於沿河沙子街道而得名“沙子空心李”。“沙子空心李”先後被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中國優質李金獎”等。沿河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空心李之鄉”稱號,目前全縣擁有空心李果樹9.28萬畝,年産值達7.8億元,帶動18個鄉鎮4.5萬戶農戶增收。
回想起盛夏時節挂滿枝頭的空心李,沙子街道金龍村合作社負責人肖綺帶領大家管護果樹的勁頭更足。每到空心李採摘時節,肖綺的合作社每天有採摘工人20人上崗,採摘空心李5000多斤。合作社今年預計收穫空心李大約10萬斤。
肖綺介紹,空心李還沒上市,老顧客的訂單就紛至沓來。空心李都是現摘現發,一天能發快遞100多件,解決了村民就近務工問題。鄰近鄉鎮的張祝英,每到採摘時節就到肖綺的果園務工。“我們村來了5個人,包吃包住,一天有100多元的工資。”張祝英説。
沿河生態優良、氣候濕潤、水源豐富、地貌獨特,適宜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除了空心李,“沿河白山羊”也是聞名遐邇的國家地理標誌産品,於2017年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在群山環繞的沿河縣中寨鎮三會溪村,村民楊勝強正帶領幾名殘疾人,趕着牛羊到草地放養。藍天白雲下,牛羊悠閒地吃草,這是楊勝強眼中最美的風景。
貴州省沿河縣中寨鎮三會溪村村民楊勝強(左)在山上放羊。新華社記者楊文斌 攝
“搞養殖解決了我一家人的生計。”楊勝強説。小時候,他因一次意外失去左小臂。在村裏,他的養殖技術好,白山羊養殖常年保持在200隻左右。
憑藉毅力和勤奮,楊勝強積累了10多年的牛羊養殖經驗,每年純收入大約20萬元。他説,當初結婚時,不少人認為他要靠妻子養活。如今,他不僅養活了一家8口人,還帶動村裏五六名殘疾人增收。
根據沿河縣農業農村局數據,目前全縣白山羊存欄18.2萬隻,有專業合作社200多家,涵蓋全縣22個鄉鎮(街道)385個村,年産值達2.1億元,帶動4萬多戶農戶增收。“吃着中草藥、喝着礦泉水”的白山羊,如今已成為助力當地村民致富的一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