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11日電(記者楊有宗)聚焦居民關心的基層醫療問題,上海市浦東新區加快推進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結合社區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實際需求,截至目前,浦東新區所有47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均配置了CT、移動數字化X光機、肺功能測試儀、心臟彩超等“四件套”檢查設備。
在浦東新區花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三樓CT放射間,記者看到,一小時內有3名居民完成CT檢查。市民范先生前不久在三甲醫院完成骨關節手術,轉至社區康復,行動不便一直依靠輪椅出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CT檢查項目讓他在家門口就能做CT檢查,隨訪和復查不用再跑大醫院。
花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放射科技師蔣逸萱説,目前花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每天完成10例以上CT檢查。
今年以來,浦東新區加快推進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制定了《關於全面提升浦東新區社區衞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社區醫療設備進一步配強,47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累計完成CT檢查2.5萬人次,社區醫療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
此外,浦東新區社區藥品目錄進一步擴容。目前,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平均配備藥品1083種,較去年增長50.2%。浦東新區新場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花迎雪告訴記者,該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以前配備有800多種藥品,目前已增加至1400多種,這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配藥更加便利。
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11日浦東新區衞生健康委分別與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等醫學院校簽署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共建協議,借助醫學院校在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優勢,強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和內生動力。
“通過共建,社區醫生也能在高校任教、做科研。”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鄭加麟説,通過建設醫學院校附屬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可以打通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醫生的成長通道,提升基層臨床研究水平,推動優秀醫生真正扎根基層,更好地服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