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5日電(記者叢佳鑫)夜幕降臨,山東省榮成市夏莊鎮甲夼曲家村的農家飯店“鄉村大灶&”開飯了。烤麻鴨蛋、黑小麥野菜包、荷包鴨等特色美食讓旅客讚不絕口。村民喬學輝説:“3年前,我們還是一個‘落後村’;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了‘網紅村’,吃上了鄉村振興的熱乎飯。”

在山東省榮成市夏莊鎮甲夼曲家村鄉村大灶&,村裏的志願者為食客們表演漁家大鼓。新華社發 李信君攝
“2020年4月中旬,我剛來甲夼曲家村。”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強回憶,“那時,村裏污水橫流,人心渙散,曾經連續9個月選不出村兩委班子。”張志強在1個月裏把家家戶戶走了個遍,通過走訪,他了解了村裏的矛盾和問題,也在思考村子的致富之路。

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強和村民一起勞動。新華社發 李信君攝
在張志強的推動下,4月末,村裏補選了黨支部班子成員。經過外出學習、開會研判,村兩委決定先從改善村莊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入手,優化村內投資環境。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想得到村民的認可,就得和村民一起幹。”張志強自掏腰包,花3.5萬元購買設備,帶着村民從清淤開始,修整村裏的福祿河。“張書記這麼拼,咱村民也得跟上才行。”喬學輝説。越來越多的村民自發加入,僅僅20多天,福祿河的修整就初步完成。如今,福祿河水體清澈,河岸乾淨整潔,柳枝搖曳。
甲夼曲家村還借助省級銜接鄉村振興推進區建設幫扶資金,修整了村中的土墻、水溝,並結合墻體繪畫、輪胎藝術,進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

無人機拍攝的山東省榮成市夏莊鎮甲夼曲家村。新華社發 李信君攝
“村莊從‘臟亂差’變身‘凈暢美’,已經能夠吸引社會資本,但我們還要尋找發展的內生動力,真正讓村民富起來。”張志強説:“村兩委將村南70畝老舊宅基地、村內閒置地塊等作為發展鄉村農文旅産業的突破口,聘請專業設計院對村莊産業布局進行定位規劃,發展餐飲休閒、精品農業、特色養殖等8個板塊。”
村集體成立了合作社,利用原有的140畝基本農田種植高油酸花生和黑小麥。又劃出一片地,供村民種植山野菜。村民可以把自家種植的作物賣給曲家餐飲休閒有限公司經營的餐飲、加工、展銷一體化平台——“鄉村大灶&”進行加工,做成特色野菜包、黑面饅頭等售賣,實現初級農産品加工增值。
甲夼曲家村還將村裏的廢棄養豬場“變廢為寶”,發展麻鴨養殖。村會計李曉娜是村裏第一個養鴨戶,她從去年11月開始養鴨,現在一共養了3000多只。李曉娜説:“我按每斤8元的價格將鮮麻鴨蛋賣出,經過加工和包裝,新鮮鴨蛋銷售價為每斤10元,鹹蛋每斤15元,烤鴨蛋每個5元。無公害的鴨蛋特別受歡迎。”

山東省榮成市夏莊鎮甲夼曲家村,李曉娜(前一)和村民們在收穫麻鴨蛋。新華社發 李信君攝
“鄉村大灶&”不僅是致富平台,更是一項惠民工程。據悉,“鄉村大灶&”的收益均用於本村公益。65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取5斤麵粉、1斤花生油。80周歲以上的老人除了以上福利,每週還能拿到“鄉村大灶&”給蒸的一鍋饅頭,每週一到周五還可以在大灶&免費吃午飯。
“班子強了,民心齊了,村風正了,村民都充滿了幹勁。”張志強説:“甲夼曲家村集體收入由2021年的20萬元發展到了2022年的40萬元,預計今年年底突破80萬元,帶動群眾增收100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