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04 10:09:3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縣裏來了一群“文産特派員”

字體:

  走進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的鐘鼓樓親子樂園,人流熙攘,孩子們的歡笑聲不時傳來。

  “最近一段時間,遊客明顯多起來啦!”親子樂園負責人許雅婕興奮地説。

  2018年9月,為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在光山縣政府的引導下,國有企業投資1.4億元對鐘鼓樓老林場進行改造,建成了總面積477畝,集旅遊觀光、研學、遊玩和民宿于一體的豫南和鄂北地區最大的自然親子樂園。

  “很長時間,人流量一直上不來,園區冷冷清清的,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接待量,還險些造成了投資浪費。”許雅婕説。

  南王崗鄉村會客廳也是當地重點打造的鄉村振興精品旅遊示范點,佔地165畝,投資1.3億元。該項目將“撤鄉並鎮”後閒置的原南王崗鄉政府辦公用房、老糧倉進行改造,打造成集會議、研學培訓以及休閒旅遊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基地。2020年元旦正式開放,同樣因為客流量太少導致運營難以為繼。

  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光山縣委書記王建平發現問題的症結所在:缺人才,特別是熱愛鄉村的運營型人才!可要到哪兒去找這樣的人才?

  面對同一問題,文化旅遊部文化産業發展司(以下稱文旅部産業司)司長繆沐陽也在思考:該建立一個怎樣的機制,才能盤活存量文旅項目,迅速激活鄉村文化旅遊,讓文旅産業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

  而從另一個角度,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以下稱清華文創院)院長胡鈺也在探尋:如何轉化研究成果、復制成功案例,真正把鄉村振興的研究成果在廣袤的鄉村成功付諸實踐?

  圍繞“如何破解文旅運營人才短缺制約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就此展開,一項“文化産業特派員”(以下稱“文産特派員”)激活鄉村文旅的新嘗試在光山開啟。

  《少年司馬光》與“兒童友好”産業

  “在運營為王的時代,我們就是要把優質運營團隊帶到鄉村,激活鄉村的‘沉睡’資源。”繆沐陽説。

  在文旅部産業司的指導支援下,清華文創院派出團隊對光山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産業特徵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深入摸排,梳理出地方的詳細發展需求,提出發展建議,並在全國范圍內尋找了一批運營經驗豐富的團隊對接光山。

  光山是司馬光的出生地,也是司馬光砸缸故事的發生地。基于這一獨特的人文稟賦和鐘鼓樓親子樂園的設施基礎,清華文創院給出創建“全國首個縣級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議,圍繞“兒童友好”概念激活産業。

  清華文創院的建議很快得到光山縣委、縣政府的認可。文旅部産業司則牽線搭橋,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等優質資源引入光山。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馮俐多次帶領核心團隊前往光山考察,不僅將劇院多部優秀劇目原班人馬搬到光山演出,還依據光山的歷史和紅色文化,精心編排了《少年司馬光》和《燈火》兩部兒童劇。同時啟動“種子計劃”,兩部劇目全都交由光山的孩子和老師出演。導演從全縣報名的八百多個孩子中挑選出四五十名“小演員”,從零開始教授表演。

  7月下旬,記者曾實地探訪排練現場,深刻感受了兩部戲的不同風格。《少年司馬光》輕松歡快,在孩子們的嬉鬧中展現了少年司馬光愛學習、愛思考、遇事沉著冷靜的性格特徵;而革命題材劇目《燈火》則講述了光山“匡氏八子弟”的革命英雄事跡,劇情令人蕩氣回腸,其劇名源于鄂豫皖革命博物館保存的一盞煤油燈——這是匡家八位烈士唯一的遺物。

  7月30日,在光山縣文藝中心,這兩部劇目被正式搬上舞臺。公演現場,燈光璀璨,舞臺精美,大小演員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身臨其境般了解司馬光的成長故事,感受匡氏八子弟參加紅軍的動人場景。現場觀看的800多名小朋友,享受到一場心靈盛宴。

  首演結束後,這兩部兒童劇又于8月25日進行了公益演出。5天7場,場場爆滿,先後有近7000名青少年觀賞了劇目。

  此外,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還和光山一起策劃了全國首屆鄉村兒童藝術嘉年華活動。花車巡遊、優秀兒童劇目展演、博物研學、兒童策展、小鬼當家市集等一係列活動,將整個暑假營造得熱鬧非凡,光山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海洋。

  “我們要將這兩部戲打造成光山的代表劇目,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巡演,把戲劇的種子深深地種在光山孩子們心中。”馮俐説。

  “東岳夢”和“光山羽絨夢”

  來自杭州的高慧慧是浙江余糧鄉創公司的負責人。她曾經帶領團隊在浙江蘭溪鄉村做過文旅項目,有著成熟的設計、運營和銷售經驗。

  2022年底,經清華文創院推薦,高慧慧來到文殊鄉東岳村調研考察。

  東岳村是中國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此前,光山縣政府引導多方市場主體投入建設資金,用以提升村容村貌和完善文旅設施,打造鄉村振興文旅示范村。盡管風景宜人,但由于沒有産業配套,全村只有一家小飯店,遊客也只是來轉轉、拍拍照就走人,有客流卻帶動不了消費。

  在發現制約東岳村文旅發展的關鍵問題後,高慧慧團隊正式進駐,並著手布局配套設施,植入新的運營理念。

  如今的東岳村面貌煥然一新,咖啡公路、冷酷火鍋、無動力兒童樂園、知識博物館等給這座古樸的村莊平添許多新氣象。

  “我們改造廢棄閒置的茶廠,和對面的農場合作,打造出從採摘到下鍋只需要3分鐘的‘冷酷火鍋’;在村道兩側開辟兼具特色活動、文化體驗功能的鄉村市集,並提供咖啡、奶茶、毛尖。”高慧慧説,新設項目各具特色、老少鹹宜,備受遊客青睞。

  此外,高慧慧團隊還開發出多款特色農産品,通過升級包裝、拓寬銷售渠道,如今每月銷售額可達5萬元。

  在高慧慧一步步實踐她的“東岳夢”的時候,李文爽也在為恢復“光山羽絨”的品牌榮光而努力。

  光山羽絨産業有著悠久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光山國企生産的“金鴛鴦”羽絨服曾是業內著名品牌。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一大批技術工人變身小加工作坊主。有業內人士稱,全國曾一度約20萬光山人在各地開小門店加工羽絨服。

  李文爽是來自北京的一名服裝設計師,去年年底來到光山考察羽絨産業。她發現,光山羽絨産業小廠多,缺乏新款設計,同質化嚴重,且産品品質參差不齊。

  為改善光山羽絨行業的現狀,在有關部門和同行的支援下,李文爽廣泛匯聚行業資源,今年4月在光山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光山)羽絨服裝及制品設計大賽”,共有139位選手380多份作品參與。

  “這是短時間內補齊設計短板的一種捷徑,參賽作品的款式、布料全部定型匹配好了,企業只需照單生産。”李文爽説,但要讓光山成為新産品、新時尚和新科技的集中秀場,進一步提升光山羽絨的美譽度,仍需與同行攜手推動。

  無論是致力東岳村文旅振興的高慧慧,還是努力恢復“光山羽絨”品牌榮光的李文爽,她們在當地都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光山縣政府正式聘任的“文産特派員”。

  光山縣縣長李偉説:“‘文産特派員’機制設計的邏輯,就是以文化創意為引擎,帶動各種現代發展要素流入鄉村,推動鄉村實現高品質發展,走出一條‘人才導入—文化煥新—産業興旺—鄉村治理’的新路徑。”

  “可以預期”的效益

  2022年11月,“文産特派員”盛巧榮受邀前來光山考察。

  十多年前,他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後,在景德鎮浮梁縣一個偏遠的村子裏,做起了以瓷器燒制體驗為特色的民宿,和許多企業、學校及研學機構建立了廣泛聯繫,吸引他們前來研學、制瓷。他還將這個小村莊建設成了以柴窯和民宿為核心,擁有馬場、魚塘、水庫和戶外營地的多功能田園綜合體,帶動全村群眾受益。

  來到光山後,在緊鄰千年古剎凈居寺的潘洼村,盛巧榮很快找到再次創業的理想場所。

  凈居寺是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始祖庭,蘇軾曾遊凈居寺並留詩紀念。緊鄰寺院就有一座茶場,名曰“凈居茶場”。而潘洼村背靠寺院,湖山相映,坐擁東坡IP,又有茶香遺韻。

  看中了潘洼村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盛巧榮便在這裏承租村民舊房,改造成雅致宜居的民宿,安放他“禪、茶、瓷”的理想。

  如今,盛巧榮的“凈居茶隱”已經開門迎客,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紛至遝來。他還從景德鎮引入陶瓷藝術家和匠人,以光山的歷史文化為底蘊,融入時尚元素,燒制瓷器類文創,頗受遊客喜愛。

  據測算,盛巧榮打造的集燒窯、茶道、器道、美學體驗、民俗體驗、生態露營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潘洼村鄉村綜合體,每年可為當地帶來約10萬人次的客流和千萬元級的營收。

  為光山引來客流的還有在研學領域深耕多年的王旭,他利用長期積累的人脈資源,為光山引入200多個共計超過6000人的研學團隊。

  如今,光山縣已經對接了來自全國各地50多個各具特色的鄉創團隊。

  “可落地可復制”的項目

  李燕寧是光山“數字遊民”基地的運營負責人。曾經是電影導演的他,如今把“為數字遊民群體提供服務”作為創業方向,背靠中關村龐大的“數字遊民”群體,為光山引導客流和項目。

  “數字遊民”是最近流行起來的一個新詞,是指無需固定工作場所、利用網絡數字手段完成工作的人群。

  按照合同約定,光山縣發展投資公司每年支付李燕寧一筆費用,並將南王崗鄉村會客廳按“優惠價”供他有償使用,但李燕寧必須導入一定的客流,確保遊客在光山産生高于前述費用的消費總額。

  光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廷輝説:“縣裏拿的錢必須換來在光山更高額度的消費,讓光山的廣大群眾受益。”

  據李燕寧介紹,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大幅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指標。

  李文爽等與光山的合作也類似于此種模式,而高慧慧和盛巧榮則是由運營團隊、光山縣和村集體三方分享運營成果,保證各方都受益。

  “運營團隊和光山縣按市場原則開展合作,雙方簽訂對賭協議,既讓特派員們有利可圖,又不能讓縣裏花錢只買個熱鬧,要給當地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清華文創院負責光山項目的洪濤、熊建暉表示,文創院十分注重在地化培養,合作期限屆滿特派員們走後,所有項目都要交給當地,由培養出來的當地人挑起大梁。

  東岳村的崔紅梅就是高慧慧團隊的重點培養對象之一。今年34歲的崔紅梅,今年2月加入高慧慧團隊。她曾是全職媽媽,如今已成長為項目裏的“頂梁柱”。

  “我們做的都是可落地、可經營、可復制、可還給村民的項目。”中國文化産業協會鄉創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主任殷秩松説,“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村民才是真正的主角。”

  盛巧榮團隊正在全力培養本地人歐陽明。這個30歲的小夥子此前在廣東打工,幾個月前了解到盛巧榮的項目時就毅然加入。他説:“文産特派員們讓我的家鄉更有活力,更有發展前景,我盡可能多地從他們身上學東西,有一天他們離開了,我們自己也可以經營下去。”

  光山縣委書記王建平説:“文産特派員的入駐,帶動老區幹部群眾學到了前沿的經營管理方法,但最終的目的是深度挖掘和培育本地人才資源。這些項目運營成熟後,我們會以合適的方式,選擇有能力的人來經營,打造一批本土鄉創品牌,營造文旅産業賦能鄉村、促進人才振興的良好生態。”(記者 牛少傑)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9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