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一個地處內陸的中原小城,卻在世界尼龍新材料版圖上迅速崛起並佔據一席之地。作為我國尼龍産業的發源地之一,平頂山市近年來大力發展以尼龍新材料為引領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尼龍新材料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全域化發展。記者走進平頂山市,探尋其如何擁抱尼龍産業發展,完成從“中原煤倉”到“中國尼龍城”的精彩蝶變。
尼龍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材料,發明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如今仍不斷推陳出新。作為化工新材料的典型代表,尼龍因具有強度高、耐磨損、韌性好等優勢,在合成纖維、工程塑料、尼龍薄膜等領域應用廣泛。
近年來,河南省平頂山市從煤這個“化工原料之母”破題發力,推動煤由原料向新材料演進,着力建設“中國尼龍城”,走出了一條傳統産業穩市、戰略性新興産業興市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截至2022年底,平頂山市各類尼龍新材料産品産能達240多萬噸。其中,尼龍66工業絲、簾子布産能居世界第一位,尼龍66鹽産能居亞洲第一位,尼龍66切片産能居全國第一位……”平頂山市工信局局長呂文卿説。
打造産業集群
尼龍新材料産業是平頂山市核心主導産業,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近年來,平頂山在做大尼龍産業原料端的同時,不斷做強産品端,深耕尼龍新材料高附加值産業鏈。
發展尼龍新材料産業,平頂山市有基礎和優勢。平頂山是我國尼龍産業的發源地之一,建有國內唯一一家生産尼龍66工業絲和浸膠簾子布的現代化企業,並於1981年生産出中國第一卷尼龍66浸膠簾子布;建有新中國第一套尼龍66鹽工業化裝置,並於1998年生産出第一批合格尼龍66鹽水溶液……
此外,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自行勘探設計、開發建設的特大型煤炭基地,平頂山市原煤探明保有儲量達100余億噸。其中,煉焦煤資源佔煤炭資源總保有儲量的54.6%,可為發展尼龍化工産業提供原材料。
2016年,平頂山市決定依託尼龍新材料産業基礎優勢打造“中國尼龍城”。2018年,河南省政府印發尼龍新材料産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以尼龍新材料為引領的新型功能材料産業集群入選國家發改委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名單。2022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命名平頂山市為“中國尼龍城”。
“中國尼龍城”戰略布局為“一核兩翼”,即以尼龍新材料開發區為核心區,建設尼龍原料基地;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葉縣先進製造業開發區為兩翼,分別建設尼龍下游深加工基地和聚氨酯、聚碳酸酯下游深加工産業基地。在産業布局上,當地着力打造“一基地兩集群”,即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尼龍原材料基地,並利用原料優勢,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大力發展尼龍下游深加工産業,打造尼龍化纖紡織、工程塑料兩大産業集群,協同發展聚氨酯、聚碳酸酯等産業,最終實現煤化工、鹽化工、尼龍化工協同發展。
目前,“中國尼龍城”入駐企業200余家、産值突破1000億元,2022年,以尼龍新材料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對平頂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23.5%。“産業集群有利於匯聚産業鏈創新要素、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各類企業需求,是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説。
“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為全球尼龍産業鏈發展提供了動能,特別是隨着尼龍66消費領域的拓展,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尼龍66消費將保持15%至20%的增長率。”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主任魏乃新説。
“平頂山有能力,也有潛力打造創新能力強、附加值高的産業鏈和産業集群,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整、競爭力最強的尼龍新材料産業基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説。
貫通産業鏈
走進河南平煤神馬首山碳材料有限公司,一塊塊原煤變身為附加值更高的焦炭,煉焦過程中産生的焦爐煤氣則被收集起來用於製備高純度氫氣。首山化工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首山化工焦爐煤氣制氫設備每小時制氫5.5萬標準立方米,規模總量居全國行業前列。
離首山化工不遠的河南神馬尼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大型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完全擁有尼龍66鹽成套生産技術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
附近的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尼龍科技有限公司,與尼龍化工公司並稱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産業鏈條上的“雙子星”。該公司環己醇生産採用世界先進的苯加氫工藝,裝置國內單套産能最大、綜合能耗最低;己二酸生産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三重結晶技術,産品質量居國際先進水平;己內酰胺産品填補河南省空白,生産技術、産品質量位居國內一流。“公司為下游發展紡絲、織造、注塑、改性、聚氨酯等尼龍新材料産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尼龍科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鐸説。
與尼龍科技公司一路之隔的平頂山神馬簾子布發展公司,捻線車間機聲隆隆,機器人揮動機械臂有條不紊地碼垛……“我們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尼龍66原液着色纖維生産基地,全球每4個高速運轉的輪胎中就有1個使用的是‘神馬’牌尼龍66浸膠簾子布。”簾子布發展公司黨委副書記孫帥安介紹。
源源不斷的煤制氫氣,從首山化工運至不遠處的尼龍化工公司;整車的尼龍66鹽,從尼龍化工公司運至尼龍科技公司、簾子布發展公司等企業,生産出的己二酸、尼龍66等材料被廣泛應用於服裝、飛機輪胎、艦船纜繩、高速縫紉線等産品中。
從上游的煤炭開採、煤焦化工,到中游的尼龍66和尼龍6生産,再到下游的尼龍聚合、改性、紡絲等各環節,平頂山市着力延鏈補鏈強鏈,已打通一條完整的煤基尼龍新材料産業鏈,形成了涵蓋原料、中間體和深加工産品的全産業鏈發展格局。
目前,平頂山市各類尼龍産品産能達到300萬噸,産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工業絲産品國際市場佔有率為37%、己二酸産品國內市場佔有率為26%、切片産品出口量佔20%。
提升創新鏈
己二晴是重要的有機化工中間體,被譽為尼龍産業的“芯片”。很久以來,己二晴製備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國內生産所需的己二晴全部依賴進口,嚴重限制了我國尼龍産業發展。
解決尼龍産業鏈上己二晴的“卡脖子”問題,是國內化工同行努力了30多年的目標。神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內多家院校和科研單位加強合作,最終成功研發出己二晴生産技術。
目前,地處平頂山尼龍新材料開發區的艾迪安項目己二晴裝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安裝。該項目是國內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己二晴項目,預計12月機械竣工並投産,將為中國尼龍産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平頂山己二晴項目的突破,將提升我國在尼龍産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魏乃新説。
對位芳綸被譽為“纖維之王”,重量僅為鋼的1/5,強度卻是優質鋼材的5倍至6倍,是航空航天、信息技術、國防和汽車工業等領域的重要基礎材料。此前,對位芳綸生産技術一直掌握在少數國家的手裏。2022年10月25日,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對位芳綸研發正式宣告成功,再次展示了平頂山在尼龍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實力。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將建設高端對位芳綸研發中心,打造國內規模最大、鏈條完整、性能一流的芳綸産業集群。
走進錦綸科技公司捲繞車間,一束束潔白的尼龍6民用絲映入眼簾。高性能的尼龍6民用絲具備重量輕、易染色、高彈性、耐磨損等優良特性,是高端服飾、特種功能性服飾、家紡裝飾等織物的首選原料。錦綸科技尼龍6民用絲項目的投産,實現了平頂山在尼龍民用絲領域零的突破,也填補了河南省在該領域的空白,在平頂山構建起尼龍66、尼龍6兩條産業鏈協同發展的局面。項目完全建成投産後,尼龍6民用絲年産能將達10萬噸。
從“單點攻關”到“集群制勝”,平頂山市實現了由關鍵技術突破向構建創新生態的轉變。在推動“中國尼龍城”發展過程中,平頂山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生態,構建了産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發展格局。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核心技術聯合攻關,突破了制約尼龍新材料産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
創新為平頂山市尼龍新材料産業發展按下“快進鍵”,有力推動尼龍産品結構由中高端邁向高端。“平頂山市生産的高品質66鹽、特種尼龍、改性工程塑料、阻燃纖維等高端産品在各類尼龍産品中的比重高達80%以上。”平頂山市科技局總工程師趙俊功説。
完善保障鏈
記者來到已建成的沙河復航工程平頂山港,陽光映照下港口熠熠生輝,靜待通航。未來,“中國尼龍城”大宗商品將從平頂山港出發經漯河、周口等地,通過水路運抵長江三角洲地區,大大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尼龍城”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配套服務體系。形成水、電、蒸汽、天然氣、污水處理、公共管廊、人力資源七大要素保障體系。比如,構建公鐵水綜合物流運輸體系,形成水鐵聯運的物流配送專用通道,沙河港可實現通江達海,高速公路交織成網、內外連通。
再如,加快推進儲能電站等項目,建設局域微電網,建成後電價將降到每千瓦時0.6元以下。“中國尼龍城”入駐項目水、電、熱、天然氣實行統一供應,企業按需接入,各項要素保障服務更加精準。
此外,“中國尼龍城”還構建生産服務、物流服務、進出口服務、生活服務、物流服務、産城融合等服務&&,建設省級尼龍新材料計量測試中心等,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標準制定、新産品研發等綜合性服務。
近年來,平頂山市還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現由制度優勢向發展優勢轉變。金融服務方面,平頂山市設有規模100億元的尼龍産業發展基金,滿足企業多層次、多形式的投資需求。成立5家與尼龍相關的投融資公司,參股招商引資進行項目建設。政企合作方面,平頂山市與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開展深度合作,氫化學、己二晴等一大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産。“十四五”期間,平煤神馬集團擬投資615億元,與平頂山市合作布局尼龍新材料産業延鏈補鏈強鏈優質項目49個。
從基礎支撐到全方位保障,平頂山市實現由基本適配向精準匹配的轉變。
當前,平頂山正在加快推進60萬噸己內酰胺、100萬噸尼龍切片、1萬噸高性能對位芳綸等200多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超1000億元。力爭到2025年,“中國尼龍城”主要産品産能達到500萬噸、入駐企業達到400家,産值規模突破2000億元,成為中國首位、世界領先的尼龍新材料産業基地。中國尼龍,正在平頂山“隆起”一片新高地。(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