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 10 08:01:45
來源:經濟日報

海鮮“游”進鹽鹼灘

字體:

  “魚盤子”更豐盛

  金秋時節,一幅豐收畫卷在新疆徐徐鋪展,這裡不僅有“糧袋子”“果籃子”,還有“魚盤子”。而在“魚盤子”中,有南美白對蝦、三文魚、石斑魚、鮑魚、龍蝦等海鮮産品,近來受到消費者廣泛關注。

  其實,新疆生産海鮮早已不是新鮮事。地産海鮮産品不僅豐富了本地消費者的餐桌,還可以賣到其他省份,甚至遠銷海外。位於尼勒克縣的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從事三文魚育種、養殖和精深加工,産品自2017年投放市場以來一直供不應求。該公司副總經理丁婭瑛告訴記者,他們去年銷售三文魚近3500噸,預計今年生産、銷售可達6000噸,産值將超過5億元。

  新疆遠離海洋,為何能生産海鮮?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的海鮮在海水環境和淡水環境中均能生長,比如三文魚,因此新疆也能生産。另外,有的海鮮能“淡化養殖”,比如南美白對蝦,可先模擬海水環境,再對養殖水體逐步改良,讓其適應淡水環境後,就可在淡水中養殖了。

  對於只適應海水環境的海鮮,新疆一些地方則通過調配“人工海水”的方式進行養殖。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三師紅旗農場因地勢低窪,匯集了周邊的地下鹽鹼水,他們向鹽鹼水中添加微量元素、益生菌等,調配出適合海産品生長的“人工海水”;同時,通過發展海鮮養殖還能“以漁降鹽、以漁降鹼”,改善生態環境,一舉兩得。

  去年,紅旗農場引進了新疆時時鮮水産有限公司,在鹽鹼地上開發250畝魚塘,建設了生態智能恒溫養殖基地。該公司負責人蔡柱南介紹,現已成功養殖石斑魚、南美白對蝦、鮑魚、龍蝦、海鱸魚等8種海貨,市場前景看好,今年計劃再開發2000畝魚塘。

  記者了解到,在新疆眾多海鮮産品中,三文魚是市場開拓最好的品種。“我們的産品銷售到上海、大連等國內沿海城市,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濱海國家,外地市場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95%。”丁婭瑛&&,新疆三文魚産品實現了從內陸到沿海的“逆向銷售”,通過全程冷鏈、空運,24小時就能送達外地消費者手中。

  目前,除了三文魚等少數産品,新疆産的海鮮絕大部分在新疆地區銷售。烏魯木齊、昌吉、五家渠區域是南美白對蝦主要養殖區域,從記者走訪這個區域養殖戶的情況看,産品都在新疆銷售。之所以沒能走出本省份,一方面是受制於運輸半徑過長;另一方面是新疆本地市場足以消納南美白對蝦産量,現在的産能尚不能支撐新疆海鮮産品大規模走出去。

  “基本不愁賣,特別是在南疆地區銷售非常好。”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羊毛工鎮養殖戶王敬輝承包了70多畝水面,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時間已超過10年,他打算忙完這一陣就到阿克蘇、庫爾勒考察,在南疆地區設立一個養殖點,進一步擴大生産。

  新疆海鮮“游”到疆外,規模化經營是基礎。從現狀看,新疆海鮮生産大多是養殖戶分散經營、各自為政,龍頭企業少,海鮮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也比較少,導致科技創新、種苗繁育等方面投入不足,制約了新疆海鮮養殖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昌吉市田園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曉岩認為,養殖戶應該抱團發展,特別是鄰近的養殖戶抱團非常必要,這對統一進購種苗、合作開拓市場等都非常有利,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引導。

  制約新疆海鮮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塊短板是水生動物疾病檢測、防控能力較弱,這在新疆許多地區還是空白,只能到市州級甚至自治區級相關部門送檢,樣本運輸時間、檢測周期均過長,往往在檢測結果出爐時,水産品生長情況已發生變化。

  得益於對口援疆機制,在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支持下,昌吉市田園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了水生動物疾病防控實驗室,通過常態化檢測,有效預防了“蝦病”。王曉岩建議,引進市場化檢測機構,並在主産區加密布局。

  另外,新疆冬季寒冷,戶外水塘養殖,大部分海鮮品種只有半年生産期,建設溫室大棚進行工廠化、全年度生産,可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眼下,一些養殖企業、養殖大戶正按此方向轉型。“我正在琢磨搞恒溫大棚,變‘土塘’養殖為工廠化生産。轉型後,1畝地的産量將是現在的10倍。”昌吉市南美白對蝦養殖大戶成亮説。

  打破南蝦北運局面

  “我們凌晨5點下捕蝦籠子,6點多周邊旗縣區的客人陸續過來,一早上就買走了400多斤。”9月4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灃達水産養殖基地負責人魏繼舟告訴記者,今年南美白對蝦的收成不錯,預計能産4萬多斤。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産技術處副處長馮偉業説,內蒙古利用鹽鹼地開展南美白對蝦養殖始於2015年,當時少數養殖戶直接從外地引進淡化好的蝦苗,但成活率、單産都不高,效益不佳。2019年,內蒙古水産技術部門成功解決了蝦苗本地淡化問題,蝦苗淡化成活率和養殖成活率均顯著提升。經過4年發展,內蒙古南美白對蝦養殖水平進一步提高,單産平均500斤/畝,最高單産達1000斤/畝,畝均效益6000元以上。

  “我最早養的是魚,效益不理想,後來開始養南美白對蝦,最初畝産才300多斤。在杭錦後旗水産服務中心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我們不斷探索改良水質,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目前蝦苗的成活率能達到80%,畝産基本在700斤以上,經濟效益也很不錯。”魏繼舟説,當地養出的南美白對蝦殼薄體肥,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加上地處農區,水質無污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

  “杭錦後旗位於河套平原腹地,黃河流經全旗段17公里,全旗現有可養殖水面3萬多畝,養殖水産品20余種,目前以養殖魚類居多,但還是養殖南美白對蝦等效益更好一些。今年,我們引進了水産養殖企業,建起1.2萬平方米南美白對蝦淡化培育基地,年育苗能力可達5000萬尾,後期將擴大南美白對蝦池塘養殖面積1800多畝。南美白對蝦的引進、示範和推廣,為蝦類在該地區規模化養殖積累了經驗,也為當地漁業結構調整和鹽鹼地綜合利用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杭錦後旗水産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永祥説。

  對於南美白對蝦養殖,張永祥認為,當地設施漁業基礎還比較薄弱,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指導,密切關注水産品市場,引導養殖戶科學合理調整漁業養殖結構,還要大力推廣節水養殖技術,提高黃河水的使用效率。

  出生在烏海市海南區巴音陶亥鎮一棵樹村的武麗是內蒙古興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武麗告訴記者,南美白對蝦養殖用水需要一定的鹽度,一棵樹村的鹽鹼地水塘能提供養殖場所和水源,還能降低養殖成本,是發展南美白對蝦産業的好地方,“鹽鹼地對蝦養殖項目可將閒置的土地、鹽鹼水變廢為寶,同時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從去年開始,我們的南美白對蝦實現規模化養殖,預計今年總産量在5萬斤以上,經濟效益超200萬元。”武麗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市場需要進一步豐富養殖品種,提高養殖效益,並準備打造南美白對蝦育苗基地。”

  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當地立足沿黃10萬畝荒置宜漁鹽鹼地,利用農田灌溉産生的高鹽鹼度灌溉滲水,聯合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産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依託內蒙古漁農科技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黃河沿岸水産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等經營主體,推廣南美白對蝦養殖以及“上糧下魚”“稻+魚+蟹”綜合種養等多項“以漁改鹼”技術和養殖模式,逐步擴大“以漁改鹼”特色産業覆蓋面。目前,已發展鹽鹼水域南美白對蝦養殖4500多畝、鹽鹼土地挖塘抬田的“上糧下魚”養殖模式1000畝、“稻+蟹”“稻+魚”養殖模式1500畝。

  為解決水溫低、養殖周期短的問題,2021年,內蒙古採取了設施化養殖,通過建設溫室大棚、陸基養殖等設施設備,提高水體溫度,延長養殖周期,構建了棚塘接力養殖、陸基循環水養殖等高效養殖模式,南美白對蝦單産也實現了大幅提升。2022年,內蒙古成功實現了小棚養蝦一年兩茬的目標,實現了錯峰上市。

  “如今,內蒙古生産的南美白對蝦已銷往廣東等省份,打破了過去南蝦北運的局面。下一步,內蒙古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總體思路,嚴格遵循‘以水定産’要求,大力發展南美白對蝦節水高效養殖,做大做強産業鏈,助力漁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也為鹽鹼地高效利用提供更多方法。”馮偉業説。

  “以漁治鹼”風生水起

  “寧夏用黃河水養魚已有幾十年歷史,發展鹽鹼水模擬海水養殖蝦蟹是近些年的事。”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唐亮告訴記者,寧夏宜漁鹽鹼水土分佈廣泛,引黃灌區土壤鹽化多屬鹽土分佈類型,鹽度多在2至18之間,pH值在7.7至9.3之間,發展海産品養殖優勢明顯。全區共有鹽漬化耕地248.7萬畝,佔全區耕地面積的12.7%,農林牧未利用的鹽鹼荒地面積達83.5萬畝,主要分佈在賀蘭縣等銀川北部地區和中部乾旱帶,其中鹽池縣擁有4.7萬畝高鹽鹼地和4萬畝鹽湖資源優勢。

  “以漁治鹼”是寧夏開展鹽鹼地(水)綜合治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發展漁業生産,近幾年開始在鹽鹼地上挖池塘養魚,目前寧夏已利用鹽鹼地開展池塘大宗淡水魚精準養殖15.9萬畝,累計發展稻漁綜合種養100萬畝。截至2022年底,寧夏南美白對蝦養殖産量217噸、青蟹908噸、加州鱸魚967噸。

  談到海貨話題,鹽池縣科學技術局局長屈昊説,以前為治理全縣近10萬畝的鹽鹼地,鹽池縣試了很多辦法,成效不大。經過反復試驗,他們的目光鎖定了天然的鹽滷水。2012年,鹽池縣嘗試着利用鹽滷水和鹽鹼地開展海貨養殖。“儘管賀蘭縣水産養殖業起步比較早,但是達到規模化發展是在近幾年才實現的。”賀蘭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丁書濤&&,2021年賀蘭縣先後投入2620萬元,建設了黃河經濟魚類水産種質資源場,開展黃河魚類的標準化繁殖、繁育以及種質資源的保護。

  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寧夏黃河經濟魚類水産種質資源場內,數十個循環水養殖池有序分佈,只見循環流動的池水清澈見底,銀川鯉魚、鱖魚等游來游去。銀川科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偉告訴記者,場區建有經濟魚類養殖車間、養殖活體庫、玻璃溫室,全場區建設完成以後對黃河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增殖放流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前些年,儘管我們這裡黃河淡水養魚形成一定規模,市場覆蓋西北多個省(區、市),但因鯉魚、草魚價格低迷,很多養殖大宗淡水魚類的池塘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於是鹽鹼水模擬海水養殖南美白對蝦、青蟹和加州鱸魚成為最佳選擇。”賀蘭縣晶誠水産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長城説。雖説這些海貨市場售價行情看好,可是在當時,養殖技術瓶頸難以突破。據介紹,先是縣裏幫他們對接加州鱸魚新品種,建設4000平方米的工廠化繁育地暖養殖溫棚,引進清華大學先進水環境調控技術,開展工廠化加州鱸魚親魚培育、人工繁殖、大規模魚種馴化技術研究。為養殖出與海洋裏一樣的海貨,他們先後與上海海洋大學、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産研究所、寧波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攻克調節鹽鹼水相關成分濃度比例等一系列模擬海水技術。“經過一番努力,2021年研發成功的模擬海水養殖科技成熟應用後,我們公司養殖的南美白對蝦、青蟹在西北市場受到青睞。”高長城説。

  如今在深處西北內陸的寧夏,賀蘭、鹽池等縣區適水産業發展得可謂風生水起。談到對未來的打算,唐亮&&,第一要擴大規模。落實鹽鹼荒地開發利用目標任務,重點對分佈在銀北地區和鹽池等農林牧未利用的低窪鹽鹼荒地因地制宜實施“以漁改鹼、以漁治鹼”工程,開展以對蝦、青蟹等耐鹽鹼廣適性品種為主導的設施養殖50萬平方米、稻漁綜合種養10萬畝、菜魚共生生態種養1000畝,積極探索發展大黃魚、青蟹、鱖魚等優質新品種,全方位開發宜漁資源。第二要開拓市場。在鞏固寧夏與西部其他省(區、市)市場基礎上,還要加快冷鏈物流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銷售渠道。(記者 喬文匯、馬呈忠、耿丹丹、余健、陳力、許凌)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5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