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30 16:51: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完德尖措:筆尖游走毫釐,熱愛傳承四方

字體:

  比例度量精確、線條流暢、配色協調、畫工精細……唐卡,被譽為最複雜,嚴謹的工筆重彩畫,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完德尖措的家鄉--吾屯就是“中國唐卡藝術之鄉”。

  15歲起研學唐卡繪畫,22歲開始從事熱貢藝術傳播,今年40歲的完德尖措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熱貢龍樹畫苑畫師、青海省一級民間工藝師。

  完德尖措和他獨立完成的唐卡作品《白度母》。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凡攝。

  一入唐卡 一生追求

  唐卡技藝起源於印度的釋迦族,而完德尖措的先祖就是公元18世紀的著名唐卡藝人巴完,其後家族裏很多人都是歷代赫赫有名的唐卡藝術大師,家族技藝傳承已經七百多年,到完德尖措已是第11代傳人。他的兩個叔叔著名唐卡藝人扎西尖措和曲智就是完德尖措的啟蒙老師。

  小時候的完德尖措非常喜歡看叔叔們作畫,一看就是幾個小時。雖然有着濃厚的興趣,但因為完德尖措學習成績非常好,這讓家裏人更願意他讀書。尤其是父親,一直希望他能去上班,收入穩定,又沒那麼辛苦。於是完德尖措只能利用假期時間畫唐卡。

  完德尖措把自己的唐卡畫作拿給叔叔曲智看,曲智發現他很有天賦,非常高興,覺得家族技藝的傳承有了希望。但是曲智還是將學習唐卡的艱辛説給他聽。完德尖措聽完並沒有退縮,反而堅定的對叔叔説“我能做到!”

  於是大學畢業後,完德尖措正式拿起畫筆,開始了他的藝術學習生涯。在系統學習唐卡繪製的所有工序外,完德尖措還跟隨兩位叔叔到各地作畫。27歲時他順利出師,成為一名技藝嫻熟、風格獨特的唐卡藝人。

  雖然在眾多唐卡畫師中已經是領軍人物,但完德尖措認為,唐卡繪畫技藝永無止境,他要用畢生去鑽研。

  完德尖措講述唐卡與傳統工筆畫的結合創新作品。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凡攝。

  一筆一墨 一絲不茍

  傳統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序極為複雜。“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着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 完德尖措介紹:“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對於唐卡畫師來説,畫畫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筆尖游走於毫釐之間,是對於耐心和畫工的考驗。叔叔曲智對完德尖措的畫作十分認可,“他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鑽研底稿,目前他的底稿是最好最紮實的。”

  良好的學習機會和對唐卡的熱衷喜愛,讓完德尖措在唐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積極摸索和學習各流派畫技,加之對西藏、甘肅、山西、敦煌莫高窟、北京法海寺等佛教聖地好壁畫的觀摩和了解,繪畫藝術的賞識水平和鑒別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完德尖措出師後還不斷創新,通過繼承和吸收各地寺院的彩繪壁畫特長和技藝,在線條勾勒、結構比例、色彩調配、人物造型等方面將各地的繪畫藝術融為一體,使畫面線條突出,繪畫立體感更強,尤其在設色上充分利用固有色和誇張色的配合,畫佛像時多用高純度誇張的色彩,配合佛像優美的造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

  完德尖措的作品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3年,他的唐卡作品《四臂觀音》在陜西法門寺“熱貢唐卡藝術”展覽中榮獲金獎。2018年,他的唐卡作品《釋迦牟尼》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熱貢龍樹畫苑的學生正在畫唐卡。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凡攝。

  一人作畫 全家脫貧

  熱貢唐卡作為一種高端藝術品,近年來受到國內及日本、泰國、韓國、馬來西亞、法國等收藏者的青睞。漸漸地,很多年輕人開始加入唐卡繪製隊伍中,希望通過畫筆實現人生理想。

  經過幾年努力,完德尖措和兩位叔叔於2013年建成熱貢龍樹畫苑。畫苑集唐卡設計、加工、生産、銷售、培訓、宣傳、展覽為一體。完德尖措成為龍樹畫苑的畫師及兼職教師,並在空閒時幫助家人打理經營事務。

  畫苑免費招收廣大熱愛繪畫唐卡的年輕人,學習期間不收取任何學費,免費提供食宿,學生們通過自己創意設計和加工,把畫作變成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有效增添了他們家庭的收入水平。畫苑成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培養藝術人才的知名基地,國家文化旅游部第一批命名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過去,唐卡以師徒傳授或父子傳授為主,“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完德尖措打破了傳統,開始公開招收學徒。

  25歲的貢去乎扎西來自甘肅甘南州,來畫苑學習已經9年,他現在已經是一名比較成熟的唐卡畫師,他説;“完德老師不光教會我作畫,還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是個特別和善的人。”

  “學到一個層次的唐卡畫師,年收入一般是20萬~50萬之間。我們還培養過一些畫得特別好的畫師,年收入100萬以上。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一年畫三四幅唐卡,就能達到10萬元。一個人就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 完德尖措説。

  十多年如一日,完德尖措親自培養了760多名熱貢唐卡藝人,其中貧困人口為72人。他的學徒遍佈全國,中央美院、山東藝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的一些畢業生慕名前來拜師學藝。

  “未來,我想繼續招收一些殘疾貧困生,他們或許是聾啞人,或許是腿部殘疾的人,只要他們能看到畫布,能拿起畫筆,我就想培養他們技能,讓他們改變命運,” 完德尖措説。

  完德尖措站在熱貢龍樹畫苑前。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凡攝。

  傳承千年 恰逢其時

  2006年起,唐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收藏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升溫態勢,基本上每年價格翻倍。

  “以前一副唐卡只有幾百、幾千元。現在一副唐卡幾萬、幾十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唐卡都有。這得益於國家推進唐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研究、保護和傳承工作。” 完德尖措認為,唐卡傳承近千年,如今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期。

  完德尖措先後在西班牙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泰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日本日中友好美術館、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地展出個人作品並被收藏,每年參加各類文博會、非遺博覽會、座談會、研討會等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取得了多種獎項,吸引很多學者前來學習、體驗和實踐民族文化藝術,為傳播、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作出了大量貢獻。

  完德尖措&&,成為唐卡畫家,是我永遠的願望,但是有些事情是我必須要去做的。“我們這邊兩萬四千多人畫唐卡,如果所有人都去畫唐卡,那唐卡的市場在哪?市場會慢慢衰弱的,所以我要走出去開拓市場。”

  完德尖措&&,一方面要把唐卡的技藝和價值宣傳出去。另一方面,要加強唐卡繪畫藝術在國際上的傳播。

  “帶着我們的傳統技藝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大國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記者 何欣 李凡)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1326112983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