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10 17:37:18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臨時的家也很溫暖——黑龍江省五常市時代中學安置點走訪見聞

字體:

  新華社哈爾濱8月10日電  題:臨時的家也很溫暖——黑龍江省五常市時代中學安置點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管建濤、王鶴

  “來,您把盒飯拿好,這還有饅頭。”9日下午5點,在黑龍江省五常市時代中學安置點,五常市鐵路學校校長張曉紅正帶着學校的老師為群眾發放晚餐,盒飯從保溫箱中拿出來交到群眾手中時,還帶着熱乎氣兒。“飯菜管夠,不夠吃隨時喊我,大點聲兒就行。”一位老師嘶啞着嗓子説。

  兩葷兩素,白麵饅頭。

  8月9日,人們在五常市時代中學集中安置點吃晚飯。新華社記者張濤 攝

  清洗、切菜、炒菜、分裝、運送……位於五常市杜家鎮的悅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一片忙碌。“我們去年12月從深圳到五常投資建廠,原計劃今年9月開學為中小學校配餐。現在防汛需要,我們提前投入運營。”公司總經理韓志濤介紹,目前70多名員工提前上崗,每天生産配餐2700份,為防汛貢獻力量。

  “在家停水停電的能吃啥啊,這就挺好。”五常市沙河子鎮大櫃村村民張琴説,從家裏匆忙出來,什麼都沒有帶出來,被褥都是安置點給發的。

  近日,受颱風“杜蘇芮”影響,黑龍江省出現極端降雨過程,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損毀。五常市多個鄉鎮受災,五常市時代中學被啟用作為群眾集中安置點。截至9日,五常市共設立68個安置點,累計轉移18個鄉鎮138個村53699人,其中投親靠友44436人,集中安置9263人。

  8月9日,人們在五常市時代中學集中安置點休息。新華社記者張濤 攝

  集中安置點需要人手,五常市鐵路學校校長張曉紅和24名教師主動組建志願小組,積極投身到救災安置中,為受災群眾搭建起臨時的家。

  記者看到,在安置點宿舍樓一層,房間左右兩側各有三排上下床,都鋪着統一發放的被褥,地上擺放着生活用品。

  “吃飽住暖,基本生活沒問題,在這挺安心的。”沙河子鎮大櫃村村民王洪芹坐在床邊説,水果牛奶這裡都給發,吃住有保障,就等着水退了回家。

  “安置點有些村民年紀偏大需要更多的照顧,除了發放日用品和一日三餐,我們得幫助他們搬東西,上藥。”張曉紅説,現在是暑假期間,老師們放棄假期守在這裡,有的老師深夜搬運物資眼睛都熬紅了。

  晚飯後,入口拐角處的醫療室陸續來了幾位年紀大的村民。

  “血壓正常,體溫正常,您就是有點着涼了,我給您拿點藥,回去按時吃,不舒服您隨時找我。”五常中醫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肖立宏一邊從就診群眾腋下拿出體溫計一邊輕聲叮囑。

  由於部分群眾轉移時匆忙,並沒有隨身攜帶常用藥品,醫療室專門配備了消炎藥、降血壓藥等常用藥。

  “今晚輪到我值夜班,住在這裡的老人多,誰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得第一時間趕到處置。”五常中醫醫院護士陳琦説,近兩天天氣炎熱,除了救治群眾,安置點消殺也必不可少,垃圾堆放處和廁所都需要重點消殺。

  暮色漸濃,“溫暖如家”幾個亮色大字懸挂在安置點門口,旁邊的愛心服務台有志願者過來交接班。趁着空當,忙了一整天的工作人員寇長鳳坐在椅子上快速地吃了晚飯。截至目前,五常市時代中學集中安置點接收群眾1150人。

  “有些村子水已經退了,部分村民已經返回村裏,希望大家的生活能盡快恢復到常態化,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寇長鳳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9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