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8月7日電(記者秦婧)近期,一些地方遭受了洪澇災害,專家提示,災害過後,由於飲水衞生、飲食環境等條件下降,蚊蟲密度可能增大等因素影響,多種腸道傳染病發生概率提升,應重點預防。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馬士恒介紹,強降雨過後,容易發生腸道傳染病,主要有細菌性食物中毒(分為胃腸型和神經型)、細菌性痢疾、病毒感染性腹瀉等。
衞生監督員正在進行消毒産品檢查。保定市衞生監督所供圖
馬士恒説,以細菌性痢疾為例,此疾病在洪澇後發病率較高,也是夏秋季的常見疾病,原因是食物被不潔的手、蚊蠅等污染或是水源被糞便污染而引發。無論男女老幼,對本病普遍易感,兒童發病率一般較高,易重復感染或復發。潛伏期短,患者出現發熱、頭痛、乏力、食欲減退,並有陣發性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
想要預防暴雨洪澇過後可能引發的腸道傳染病,馬士恒&&,最重要的是注意個人衞生,把好飲水、飲食兩道關,要做到“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
勤洗手要做到在加工、製備生、熟食物前後,飯前飯後,以及如廁、接觸動物、處理垃圾後等情況下,都要洗手,洗手時注意使用流動清潔的水。安全用水要做到飲用開水或符合衞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食品製作的全過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餐具等,不用未經處理的河水、雨水。
“吃熟食時,要把食物煮熟、燒透,再次食用時更要徹底加熱,重復加熱剩菜剩飯最好不要超過一次,不要吃腐敗變質或是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馬士恒説,雨水過後,野生植物和蘑菇會大量生長,傳統的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常常無法識別其是否有毒,千萬不要隨意採食。
衞生監督員正在消殺。保定市衞生監督所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