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02 10:53:3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個西南山區縣的“污水垃圾治理”調查

字體:

  “一時乾淨”變“時時乾淨”,“一村美”變“村村美”

  一個西南山區縣的“污水垃圾治理”調查

  幾年前,污水遍地、垃圾亂扔、蟲蠅亂飛、氣味難聞;現在,水泥路進村、房前屋後乾淨清爽、污水得到處理、各類景觀相映成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的村村寨寨實現了“美麗宜居”的蝶變。

  近年來,地處山區的牟定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以黨建為引領,實施“五五做法”,發動群眾全員參與、全域整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如今,全縣各自然村煥然一新,一個個秀麗祥和、宜居宜業的和美村落點綴在青山綠水間。

  黨建引領 創新環境整治“五五做法”

  來到牟定縣蟠貓鄉碑廳村委會村民小組丫口村,映入眼簾的是條乾淨整潔的水泥路,白墻灰瓦的農家小院沿路次第排開,房屋周圍綠樹成蔭,鮮花盛開。一面墻上張貼着“美麗鄉村建設投工投物公示榜。”榜上記錄着:普文翠投工15天,投物木頭15棵;普宗華投工15天,投物瓦缸2個、木頭15棵……

  “為維護村容村貌,我們常開展義務勞動,村民投工投勞的積極性高,爭當美麗鄉村建設的‘主人翁’。”正帶着村民擦拭路邊圍欄的村民小組長普成富説,村裏提倡多一點就地取材,少一點花錢購買;多一點自力更生,少一點對外承包。

  “臟亂差!一言難盡!”提起村子前幾年的樣子,普成富連連搖頭。現在,“讓每一個村莊都美麗宜居起來”已成為牟定幹部群眾的共識和行動,當地實施的“五五做法”讓廣大山村實現美麗宜居。

  乾淨之“幹”,就是沒有污水,沒有泥坑;乾淨之“凈”,就是沒有“污物”,沒有垃圾。這是牟定縣委書記李明峰眼中鄉村的“乾淨”樣子。“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推進‘五長治縣’,整合縣、鄉鎮、村組各級組織和幹部力量,發揮幹部帶頭、黨員示範、群眾參與的作用。”李明峰説,落實村(社)長、林(山)長、河(湖)長、田(地)長、路(街)長“五長”工作要求,實現“山、水、林、田、路、村”的綜合治理。

  環保設施不足、環保意識薄弱等是老問題,提升人居環境需要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牟定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主任徐承文介紹,以全縣727個自然村污水治理為例,採取縣級財政統籌整合籌一點、村集體出一點、管材詢價統購和組建土專家“施工隊”承建的方式省一點、發動村賢能人和愛心人士捐一點、農戶投資投勞投一點的“五個一點”籌措方式,用2.13億元財政資金撬動8.7億元的治理項目。

  資金到位後,農村污水治理還要因村施策。“全縣727個自然村,按與縣城距離、人口規模等要素分為縣城集中、鄉鎮集中、小型設備、村莊集中、一戶一池處理五類,詳細編制具體的污水‘五類處理’方案,保障工作有序推進。”楚雄州生態環境局牟定分局副局長鐘錫彪説,目前牟定縣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和行政村污水治理率都達100%。

  另外,在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過程中,牟定堅持“全領域、全動員、全參與、全周期、全受益”的“五全治理”,鼓勵每個人都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通過勤勞的雙手收穫美麗宜居的家園。

  在戌街鄉碗廠村委會白銅廠自然村,村民定期打掃公共區域衞生,確保乾淨整潔。村民還在巷子裏自發種上綠植,走過巷子,能看到綠植、聞到花香。“現在的生活環境比過去好多了,污水進入管網、垃圾丟進垃圾箱,房前屋後是綠水紅花……一點一滴都有村民的參與。”白銅廠村村民劉人才説,愛護環境、講究衞生已經成了村裏新風尚。

  “解決了乾淨的問題,還要實現好看。”李明峰説,“十四五”期間,按照“前年凈化、去年亮化、今年綠化、明年美化、後年文化”的“和美鄉村”建設步伐,把田地整理好看、把莊稼種植好看、把樹木栽種好看、把房子修蓋好看、把庭院管理好看、把山水治理好看。

  因村施策 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以前,大部分村莊沒有實施污水管網收集項目,農村戶廁污水多數採用“池滿清掏,資源化利用”的方式處理。部分以外出務工為主業的家庭,對糞污的資源化利用需求不高,化糞池清掏成為負擔。久而久之,出現廁所“池滿外溢”的現象,甚至出現“衞生廁所乾淨了自家庭院,熏臭了村莊”的極端情況。“下雨天,我家廁所的污水就從化糞池裏往外涌,路面上臟兮兮的,還不到跟前就聞到臭味。”丫口村村民普連乾説,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大家都不舒服。

  為根治農村污水問題,牟定縣在項目資金的支持和專業技術指導上下功夫,全縣按照因村制宜、分類處理的方式,開展“污水”治理工作。

  “2022年初,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啟動,蟠貓鄉立即在每個行政村組建鄉、村、組三級工作隊,到農戶家開展工作。”蟠貓鄉黨委書記羅軍説,工作隊隊員根據山形地勢、房屋布局、空閒地遠近等來確定厭氧發酵池和氧化塘選址、管網的布局優化和檢查井的最佳位置,又根據村民家人口數、家禽牲畜數來確定化糞池、雨污分流池和沉澱池的容積。

  丫口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對該村67戶産生的污水進行自動化集中處理,實現達標排放。記者看到,進入污水處理站的水為黑色,有刺鼻氣味,而出水接近透明,基本聞不到氣味。工作人員介紹,經該系統綜合處理後,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標準的一級A標,旱季可回收灌溉果園農林。

  “我們家也完成了改造,屋內建起分離池、沉澱池,生活污水一個管道、雨水一個管道……”普連乾一一介紹家裏的污水處理設施。他説,污水不會外溢,看著乾淨,聞着不臭。普連乾還在院子裏種上石榴、桃子、香樟。2023年初,他家被評為村裏的“美麗庭院”。

  縣城周邊3公里以內15個村莊,污水在村內收集後接入縣城污水管網處理;鄉鎮集鎮周邊的18個村莊,污水在村內收集後納入集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對遠離縣城、鄉鎮集鎮和非生態環境敏感區的582個村莊,由群眾戶內收集,污水分戶後進入管網,廁所尾水和畜禽糞污使用小三格化糞池氧化後收入管網,村內主管網統一收集納入村莊厭氧發酵池,再進入生態氧化塘,最後還田還地進行資源化利用,做到就地消納處理;對居住分散的96個村莊,採取“一戶一池處理”,單戶使用小三格化糞池收集氧化後直接還田還地處理……李明峰説,通過分類施策的模式,全縣農村生活污水實現收集全覆蓋,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率達93.3%,緩解農村林田灌溉用水壓力。

  分類處置 農村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每週六18時以後,蟠貓鄉古岩村委會銅廠箐村廢品收購點就會迎來村民,他們將積累了一段時間的垃圾送到這裡出售。收購點墻上分門別類地寫着每一種垃圾的回收價格。

  48歲的高曉靜是該收購點的工作人員。2022年7月,銅廠箐村廢品收購點成立,她就在這裡工作。“一年來,村民們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能賣錢的東西都會送過來,而不是隨手亂扔。”高曉靜説,每隔一段時間,她又會把收到的垃圾送到縣裏去賣,一個月可掙1000元左右。

  在一些村民家,記者看到院子擺放兩個垃圾桶,一個裝“可回收垃圾”,一個裝“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要集中放到村裏大的垃圾箱,可回收垃圾就賣給收購點。銅廠箐村村民李天才説,亂扔垃圾的人顯著減少。

  現在,牟定縣圍繞“戶減量、組保潔、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思路,對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全收集全處置。“大部分農村垃圾可通過自然化處理,或進行資源化利用,真正需要收集轉運到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理的垃圾其實不多。”李明峰説。

  為引導村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處置,有關部門將農村垃圾歸為“土、草、木、石、紙、金、塑、玻、布、水”10類。其中,“土、石、草、木”在農村不是垃圾,可回歸自然;“金、塑、玻、紙”是資源,統一回收,資源化利用;“水”通過污水專項治理,“布”是各家各戶無法處理的各種包裝布料等固體垃圾,通過“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進行處置。截至目前,全縣7個鄉鎮已建成垃圾中轉站7座、建立自然村廢品收購站535個、配置智能垃圾箱1200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治理率100%。

  在一些村子裏,街邊擺放了容量7立方米的智能垃圾箱,箱子平時保持關閉狀態,有人靠近時就開蓋,既方便,又減少異味。智能垃圾箱裝滿後,鄉里的垃圾中轉站就會派出車輛,將裝滿的垃圾箱運回中轉站,同時放置空箱。記者在蟠貓鄉垃圾中轉站看到,從各村子收集到的垃圾,在這裡用壓縮機壓縮打包,然後送到縣城的垃圾回收公司。

  為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各鄉鎮都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蟠貓鄉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考核辦法,將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幹部績效考核挂鉤;建立“周二村莊清潔日”制度,形成村民自主打掃為主,保潔員定期清掃為輔的機制;堅持每月評比,每季度兌現獎懲,各村委會建立村組評比紅黑榜,形成維護村容村貌“比拼爭先”的濃厚氛圍。

  廁所革命穩步推進,“十四五”18490座改廁目標提前實現,還動員部分農戶對外開放自家的廁所,打造一批“愛心公廁”,解決自然村公廁覆蓋率不足、外來人員如廁難的問題;727個自然村每村種植林果樹100株以上,3.3萬農戶每戶種植林果樹20株以上,林果大戶再種植20萬株以上,實現春天看花、夏天賞葉、秋天吃果、冬天品枝……“經過兩年的整治提升,牟定村莊實現由‘一時乾淨’向‘時時乾淨’、‘一村美’向‘村村美’轉變。”李明峰&&,接下來,將持續把宜居美麗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生産、生態之中,精心打造處處有景、村村是景的全域旅游示範縣,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記者王長山 丁怡全 王安浩維)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130112978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