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 13 10:15:5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趕”雨記

字體:

  地質災害橙色預警、山洪災害橙色預警、暴雨藍色預警……7月7日,面對安徽省多地的強降雨,為追著雨天、記錄大雨中發生的故事,《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一行三人踏上了“趕”雨之路。

  出發時,安徽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暴雨如注。在安慶市岳西縣、太湖縣、池州市東至縣,或多部門聯合會商,或鎮村幹部忙著轉移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一場努力“趕走”暴雨對生産生活秩序影響的大會戰正在基層展開。

  對地處江淮之間、水旱災害頻發的安徽來説,6月中旬至7月中旬總是最敏感的時期。這一個月左右被稱為梅雨期,受副熱帶高壓位置變動影響,主雨帶表現為南北擺動,常常帶來強降水,甚至引發洪災。在7日至9日的這一輪強降雨中,記者記錄走訪基層“趕雨人”的一個個瞬間,自己在追趕新聞現場的過程中,也成了“趕雨人”。

  在岳西縣,經過一天一夜的降雨,8日傍晚,大雨暫歇。岳西縣應急管理局的會議室裏,由岳西縣縣長主持,縣氣象局、水利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9個部門參加的聯合會商調度會剛剛結束。應對一場暴雨,需要全面了解雨水情資訊、調度水利工程、處置地質災害隱患風險等多項工作。會議室裏,保障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不是口號,而是基層不斷壓實的責任。

  記者見到岳西縣應急管理局防火防汛辦主任秦文娟時,她的臉上寫滿疲憊。“昨天夜裏我們不斷收到各村災害資訊員的災情報警,幾乎一夜無眠。”秦文娟説,7日21時,岳西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宣布啟動全縣防汛四級應急響應,各部門和鄉鎮都動起來了,巡查防守山洪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對危險區群眾做好安置,確保應轉盡轉,避免人員傷亡。

  岳西縣防指的會商室內,一塊大屏成為“資訊中樞”。這裏可以監測全縣24個鄉鎮約400個點位的實時水情資訊和畫面。記者隨機點擊查看了數個點位的實況,發現有的河水明顯洶涌,有的甚至少有水量。“這次降雨分布不均,對我們而言,今年防汛難在要‘趕水’,還要‘留水’。”秦文娟回憶説,去年夏季罕見的幹旱讓大家印象深刻,前期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夏季仍可能出現旱情,縣裏還是利用這次的強降水把塘堰河庫蓄足水,防范應對可能發生的旱情。

  在記者此次兩市三縣的採訪中,基層水利部門普遍這樣考慮。盡管短時降雨量大,但東至縣今年梅雨期降水量比歷年梅雨期平均降雨量還是偏少42%。雖然這次降水讓位于太湖縣的花亭湖水庫水位臨近汛限水位高值,但考慮到後期用水需求,基層綜合研判後並未按以往操作騰出部分庫容。“趕”雨的背後,基層係統思維在不斷強化。

  8日,太湖縣發布暴雨紅色預警。9日,大雨持續。在太湖縣牛鎮鎮,分管防汛的黨委委員袁文傑蹬上齊膝雨靴,抄起雨傘,快步在崎嶇的山路上走著,記者跟隨他一路摸排巡查農田受災的區域。被雨水浸透的田埂松軟濕滑,每行一步都需格外留心,一個不注意就會踩空。

  “應對強降雨對資訊的時效性要求很高,不僅要保證天氣實況、預警資訊等傳達到位,還要向上級部門及時全面報告災情,以便動態調度救援資源。”袁文傑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密密麻麻的工作資訊,在微信聊天欄頂部,“防汛抗旱工作交流群”“牛鎮鎮災害資訊員工作群”等工作群不斷地跳動更新。

  如今,基層網格化治理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責任落實到人、包保到人,讓安全保障不落空。這幾日,袁文傑對各村報來的災情資訊進行核校和審驗,“很多時候網格員報送的資訊還比較模糊,一些幹部對于設施受損程度的描述也有誤,如果不能及時矯正,就會造成資源錯配,帶來不必要的浪費”。

  暴雨之下,部分山區農田也遭受威脅,農民積極行動起來開展自救工作。9日下午,沿著濕滑的山路走了約十分鐘,記者來到牛鎮鎮羊河村村民徐小登的生姜田,只見他穿著雨衣手持鐵锨,將滑進田裏的泥沙鏟走。

  隨著大雨漸漸停歇,山間奔流的溪水已不復前些天洶涌的模樣,只有河灘地上留下的泥漬印跡和部分衝毀的沿河道路護坡在“訴説”著洪水來臨時的緊張。烈日當頭,基層“趕走”雨後,又忙著修復受損的路段。在東至縣花園鄉源口村一處縣道垮塌處,記者看到了正在這裏調度指揮的源口村黨支部書記金一凡。

  通村道路是深山村落遇險時的物資補給線,也是深山農特産品外銷的致富路。記者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顛簸了近一小時後,在源口村通往鄉鎮的道路上看到了多處山體塌落後留下的痕跡。“10日,洪水基本消退,我們就組織挖掘機進行清理。”金一凡説,源口村僅有1條主幹道,此次山洪造成8處塌方,在主幹道上留下17處厚厚的淤泥,而最令他憂慮的是記者眼前山洪造成的路面大坑。

  源口村位于大山深處,住著約320戶人家,有9家茶葉生産公司,旺季每日有上百輛車進出村子。強降雨到來之際,源口村迅速轉移地質災害隱患點群眾,動員黨員、村民組組長、網格員與志願者,分別趕往各隱患點與受災地點進行巡視與救援。洪水過後,這裏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減災救災工作。

  村民的認可,讓金一凡感動不已。金一凡回憶説,9日上午大雨時,70歲的獨居村民王升堂看到家裏近30釐米深的積水,第一時間給村裏打電話,他帶領四名救援隊員前往現場,把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並幫助排出積水。

  11日上午,本輪降雨已基本結束,“趕”雨的人們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救災減災中。但隨著手機上下一輪強降雨預報的到來,所有人都嚴陣以待,準備迎接新的挑戰,記者也正隨時準備著再度逆行,趕赴新一輪的降雨現場。(記者趙金正 水金辰 周牧)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4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