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 05 16:45:01
來源:新華社

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丨記者手記:只道是“尋常”的淮河生態之變

字體: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千裏淮河,在蚌埠穿城而過,陪伴著這座城市發展變遷。

  看蚌埠如何發展,淮河是一面鏡子。記者近日在蚌埠市淮河沿岸看到,淮河平靜流淌,沿岸草木蔥蘢,遊人行走河畔,不遠處貨船靜靜漂過,共同構成一幅“尋常”的自然清新圖景。

  圖為橫跨淮河的老鐵路橋。 新華社記者陳尚營 攝

  這份“尋常”來之不易。

  依水而生的蚌埠地處交通要道,工業制造業因之集聚,也為這裏貼上了“老工業城市”的標簽。

  “長期以來,淮河生態環境在粗放的發展方式下遭到破壞,灘涂地成了垃圾場,這裏一度變成了臭水河。”市民盧德遷説,不光環境不好,岸邊用以抵禦洪澇的迎水面護坡非常陡峭,不僅使城市被南北割離,也讓大家難以親近河水,只能對它“敬而遠之”。

  2022年2月,蚌埠市正式啟動建設“靚淮河”工程——蚌埠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蚌埠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主城區26公里的淮河河段進行係統性改造,工程將淮河生態修復治理與城市防洪、道路交通、灘地環境改造等相結合,全面優化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體係,著力打造“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淮河。

  僅一年多時間,工程的效果就初步顯現。蚌埠靚淮河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冉凡榮告訴記者,經過係統性治理,現在河道寬了,沿岸環境好了,原先河岸兩側遍布垃圾的灘涂地,已改建成集文化觀光健身養生于一體的生態公園,市民們終于可以與淮河親密接觸了。

  “每逢周末、節假日,每天有3萬多人在淮河兩岸新建成的公園遊玩,最多時一天能有5萬人。”蚌埠市水利局局長荀異然説,依托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下一步沿岸還將建設15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可供7萬名市民鍛煉休閒,從而帶動蚌埠文旅産業提質升級。

  圖為淮河沿岸改造後的場景。 受訪者供圖

  從公共垃圾場到城市“後花園”,淮河沿岸環境舊貌換新顏。在淮河沿岸一路採訪中,記者看到的是天清水藍、綠草如茵,感受到的是蚌埠在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共同“點靚”老工業城市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

  抬眼望去,不遠處,在草木的點綴下,新修建的市民步道與已有百年歷史的淮河鐵路大橋交相呼應,一面顯示著老工業城市發展的曾經,一面指向城市綠色發展的未來。

  記者:賈雨田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60112967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