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 02 20:21:40
來源:新華網

一千多年後,我也來到了長安留學

字體:

  新華社西安6月2日電(記者張京品、許祖華、孫正好)踏訪西安城東南樂游原的青龍寺,24歲的日本留學生熊谷花奈感嘆:一千多年前到長安學習的遣唐使,正是為這裡的文化吸引力而來。

  始建於隋代的青龍寺,曾是日本“入唐八大家”之中六家學習之地。

  位於西安城東南樂游原的青龍寺的空海紀念碑(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公元804年,日本僧人空海隨日本遣唐使船入唐求法,曾到青龍寺受學。空海歸國時攜帶了大量經典,還將中國的文學、書法、天文、醫學等知識傳播到了日本。

  “日本的文化是從中國來的,特別是盛唐的文化深深影響了日本。到中國學習,能夠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來到西安留學,這種感受更加深刻。”熊谷花奈高興地説。

  出生於日本靜岡縣的熊谷花奈,2022年9月來到西安,成為西北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的一名研究生。

  她告訴記者,自己上大學時在日本京都,京都曾長期作為日本的首都,和日本的古城奈良一樣,那裏的建築設計倣照唐朝都城長安而建造,至今仍留存着唐朝建築風格。

  “我想今後研究日式建築的保護利用工作。我的日本老師説,從事這項工作需要認真了解唐朝時代的長安城,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了解現在的西安,我就來到了西安留學。”熊谷花奈説。

  日本留學生熊谷花奈在西安一家餐館品嘗陜西特色麵食。新華社發

  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金中介紹,唐朝時期的長安城海納百川,其文化制度吸引了周邊國家遣使來學習,特別是日本派遣了較大規模的遣唐使,將文化、制度、藝術、技藝帶回日本,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談起遣唐使,熊谷花奈説自己在課堂上對這段歷史印象深刻。“很多日本人希望去西安旅游,看看曾經的盛唐遺跡,這裡有太多日中交流的故事。”

  青龍寺的空海紀念碑、櫻花林,興慶公園的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環城公園的吉備真備紀念碑,西北大學博物館收藏的遣唐使井真成的石質墓誌……

  這是位於西安市興慶公園的阿倍仲麻呂紀念碑(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來中國一年內,熊谷花奈走了西安很多大街小巷,前往大明宮遺址公園、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文化景區,感受這座城市裏的歷史文化氣息和現代旅游風韻,還喜歡上西安的肉夾饃和麵食。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談及跨越時空的留學生涯,同在西北大學的韓國留學生鄭雅凜,對一千多年前朝鮮半島遣使到唐朝留學的故事同樣感受頗深。

  “在歷史課堂上我學習到,唐代文明在當時非常發達,吸引了很多國家派人到長安學習。文化共鳴直抵人心。現在到西安留學,聽聽古人的留學故事,觸摸一些歷史古跡,就像是進行跨越千年的對話。”留學前曾6次到西安旅游的鄭雅凜説,自己非常喜歡西安這座城市。

  西北大學的部分留學生在陜西省“一帶一路”國際學生文化藝術季上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作為千年古都,西安市近年來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稟賦,不僅成為國內外嚮往的旅游目的地,也成為周邊國家學生來華留學的首選地之一。陜西省政府部門數據顯示,陜西目前共有1萬餘名留學生,主要集中在西安。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6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