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 03 07:35:5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首詩·一個節·一座城

字體:

  一首詩·一個節·一座城

  高品質文化供給推動精神富有的德清實踐

  谷雨之夜,春風蕩漾鳳棲湖,浙江省德清縣大劇院內座無虛席,舞臺上歌劇《卡門》正在精彩上演。曲終人未散,觀眾用長時間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向經典致敬。

  “絕對高水準!沒想到在小縣城也能欣賞到這麼精彩的表演。”看完近3個小時的演出,24歲的德清市民時旻賢顯得意猶未盡。

  去年7月,德清大劇院投入運營,時旻賢作為首批觀眾,和眾多市民一起觀看了現代越劇《德清嫂》。這同樣是一部優秀作品,以德清道德模范為原型創作,曾兩次走進國家大劇院演出。

  被莫幹山和下渚湖護佑的德清,不僅擁有山水田園自然之美,近年來持續供給高品質文化産品和服務,以文化人,以文化城,形成了精神富有的獨特風景。

  用時代精神激活傳統文化

  中央歌劇院歌劇團、中央歌劇院合唱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舞臺美術設計制作中心……走進縣城的《卡門》,主創班底堪稱豪華。

  送世界經典歌劇“下鄉”,是德清第十二屆遊子文化節的“序曲”。這個以“遊子”為元素的文化節日,緣起于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200多年前,孟郊寫下了這首《遊子吟》,傳遞的遊子情懷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的思緒。

  孟郊故裏德清,擁有1800多年建縣史,崇文重學、崇德向善的傳統延續至今。如何讓傳誦千年的《遊子吟》發揮更大的時代價值?如何用時代精神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2004年,德清舉辦首屆遊子文化節,提出了“遊子文化”的概念。自此,悠悠鄉愁在德清找到了歸宿。通過“遊子文化”這根情感紅線,這個浙北小縣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子”的目光。

  到德清參加本屆遊子文化節係列活動的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認為,《遊子吟》是迄今為止被譯成不同語言最多的古詩之一。事實上,德清的詩歌文化非常深厚,這裏誕生的沈約,作為古典詩歌韻律的集大成者,其韻律學對後世影響深遠。現當代著名翻譯家趙蘿蕤也是德清人,曾翻譯過英國詩人艾略特的《荒原》和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草葉集》。

  “以現實意義來説,在城市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把傳統文化中最細膩最精銳的東西和當下的社會生活聯繫在一起,這個可能更重要。”吉狄馬加認為。

  一首詩生生不息,從一到十二,遊子文化節已經從一場地域性的文化聚會,發展成為能夠輻射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鄉愁盛宴;參與的人群,從商界拓展到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領域,推動一批高品質項目落戶德清。

  “遊子”傳情,“經濟”唱戲。今年第一季度,德清集中簽約項目31個、總投資280億元。這些項目涵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文旅經濟等多個領域,成為“遊子經濟”的最新注腳。

  “德清連續舉辦12屆遊子文化節,是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推進文化發展的具體體現。”德清縣委書記敖煜新説,過去幾年盡管辦節辦會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廣大遊子的思鄉之情沒有變,鄉愁鄉韻所産生的強大向心力沒有變。

  用文化服務助推共同富裕

  近年來,遊子文化節積極推動文化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節”的內涵得到豐富、外延得到拓展。尤其是通過文化服務“賦能”德清城鄉融合發展,為德清推進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

  本屆遊子文化節,德清啟動了浙音·德清國際鋼琴音樂節、“德清洛舍杯”鋼琴比賽、“鋼琴思政美育活動”等文化活動。以“賽事”為核心,以“演出”“服務”等特色音樂節內容,既為百姓提供文化大餐,也為文化産業發展提供平臺。

  德清縣洛舍鎮有“中國鋼琴之鄉”的稱號,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鋼琴生産基地,現有鋼琴及配件生産企業上百家,年産量達5萬多臺,約佔全國鋼琴産量的七分之一。數千名外來務工人員通過這一文化産業,融入德清成為新德清人。

  坐在鋼琴前彈奏著《夢中的婚禮》,51歲的林明飛滿臉幸福。28年前,她從貴州省畢節市來到德清縣洛舍鎮打工時,根本想不到自己能成為一名高級調律師,而且還能彈一手漂亮的鋼琴。

  剛到洛舍鎮時,林明飛在服裝廠做織布工。出于對鋼琴的喜愛,2001年,她成為了洛舍鋼琴企業的一名挂弦工。此後,在鋼琴文化的熏陶下,林明飛從挂弦工轉型為調音師,再一步步成為了高級調律師。如今,經她手調過音的鋼琴難以計數。

  城鄉共讀一本好書,同樣是德清用文化服務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積極探索。

  京杭運河邊的德清新市古鎮,既是旅遊景區,也是當地居民的生活區。古鎮上一座頗具宋韻的倣古建築內,今年3月份剛落成啟用的新市運河書局,吸引著當地居民和遊客前來打卡。

  “晚上只要有空,我都會帶著孩子來看書,這樣的文化空間是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的。”新市鎮東升社區居民沈麗潔説。

  運河書局採用“新華書店+農家書屋”的共用式運營模式,現有各類書籍11000余冊。市民遊客既可以在這裏閱讀,也可以購買或借閱書本,還可以來喝杯咖啡,成功探索出了一條解除供給約束、滿足多元需求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路徑。

  在城區,設計新潮、借閱便利的城市書房建設同樣引人注目。這些城市書房風格各異、功能多樣,不定期舉辦閱讀沙龍、新書發布、理論宣講、親子活動、觀影等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莫幹山是能讓我吸收養分的地方。在廟前村我找到了寫作城市變遷的靈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青年作家蔣離子眼下正在創作自己的新書。前不久,她的創作遇到瓶頸,便來到了莫幹山鎮廟前村的作家村採風。走走看看,這裏的風景和人物故事,一下子就開闊了她的思路。

  2021年12月31日,德清縣在莫幹山鎮廟前村、仙潭村、五四村分別布局打造作家村、編劇村、綜合藝術村,實施“駐村綠卡”計劃,吸引作家、編劇、藝術家駐村創作。

  民宿環境為文學藝術創作者帶來靈感。而對民宿主來説,作家、藝術家將身邊的故事融入作品,又將成為最好的引流之道。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今年一季度,莫幹山民宿吸引遊客超20萬人次,全鎮遊客量達到了70萬人次,實現了旅遊綜合收入6.5億元。

  2022年,德清城鄉居民收入比1.58:1,同比縮小0.03個點,共同富裕持續推進。

  用優秀文化涵養精神富有

  19年,12屆,通過遊子文化節把“遊子文化”精神鐫刻進了德清城市基因的內在邏輯在哪裏?

  他鄉亦可是遠方,遠方亦可是他鄉。“實際上,每個人都可能離開家鄉成為遊子。德清借助《遊子吟》承載的精神力量打造遊子故鄉,不僅讓德清人,也讓所有出門在外的遊子有了一份精神歸屬,讓德清成為一個有溫情有情懷的地方。”德清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志方如是解讀。

  在感恩社會、報效故鄉等文化精神的浸潤下,德清有著一份開放包容、文明和諧、凝心聚力的城市氣質,樹立起了“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城市品牌。

  新市鎮家園志願服務廣場上,有一尊新設的“拉煤老人”陸松芳的雕像。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陸松芳第一時間捐出1.1萬元存款,這是他彎腰拉50萬斤煤、行走2千裏,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全部積蓄。他的暖心之舉、高尚情操,多年來感動了億萬國人,釋放了無窮的精神力量。今年1月,92歲的陸松芳安詳離世,當地樹起雕像紀念緬懷,以道德模范精神成風化人。

  模范精神引領,“德清嫂”“有德小子”等社會志願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參加精神富有建設,推動城市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目前,“德清嫂”志願者已達到了1.5萬余人。

  春季是研學高峰,在歐詩漫珍珠文化園內,一批批孩子走進企業開辦的珍珠博物院:動手開貝採珠,參觀生産加工,深入了解珍珠知識……

  歐詩漫是德清本地企業,深耕珍珠文化産業50余年,投資6500萬元建成了這座全球最大的珍珠博物院。

  “中國是珍珠生産大國,但許多人不知道世界珍珠養殖起源于中國,而且就是起源于德清,這是我們的文化自信。”歐詩漫副總裁楊安全説,讓文化落地,就要把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結合起來,讓人可觸摸可感悟。

  吉狄馬加認為,德清舉辦了12屆遊子文化節,實際上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並在城市建設中把這些精神內容的傳承落到細處。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2021年,德清縣對精神富有的實踐成果進行提煉和濃縮,在全國率先出臺《縣域精神富有評價指南》地方技術性規范,為縣域精神富有建設成效提供評價依據。

  2021年,德清以全國第一的成績獲評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為這座文明之城認證;2022年,在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復評中,德清再次位列第一。

  “12屆遊子文化節,讓德清多了一份從容,一份自信,推動縣域和國際實現更深層次的碰撞交流、文化與經濟實現更高水準的融合發展,以開放包容的胸懷,讓這座千年古邑煥發新的榮光。”敖煜新説。(記者黃海波 參與採寫:楊曉燕)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27112958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