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4月23日電(記者朱筱 陳聖煒)“我笨拙地愛着這個世界,愛着愛我的人。”在日前出版的詩集《我笨拙地愛着這個世界》中,55歲的王計兵寫下這樣的詩句。
王計兵是江蘇昆山的一名外賣員,至今寫詩超過4000首。過去幾十年,他做過建築工,擺過地攤,如今在“上一站”和“下一站”間趕路。生活雖艱辛,但他有一顆“療愈的糖”——寫詩。“如果説送外賣的生活是苦的,是日子裏喝下的藥,我的詩,就是藥後吃下的那顆糖。”
王計兵在送外賣的路上。(受訪者供圖)
王計兵寫詩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緣於長期對文學的熱愛和積累。
20世紀80年代,不到20歲的他跟隨建築隊外出打工,偶然發現一處可免費借閱的路邊書攤,便隨手拿起一本讀,文學的種子就此萌芽。“那段時間讀書特別雜,遇到什麼就讀什麼,但有時書讀到一半,第二天去找就不見了。”王計兵説,為此他甚至嘗試續寫故事。此後,他白天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裏為“六便士”奔波,夜晚則在書籍中追尋心中的“月亮”。
那次打工結束後,回到老家徐州的王計兵對讀書更為着迷,無論是幹着繁重的撈沙活,還是幫家裏打理桃園,文學愈發成為他生活裏最需要的一部分。父親掏錢讓他買衣禦寒,他卻拎着幾袋書回來。
此後多年,王計兵將寫作的渴望埋在心底,文學的火苗從未熄滅。
自打做了外賣員,等紅燈的間隙,靈感來襲,王計兵便掏出紙筆記錄。學會用電腦後,他嘗試在日誌中創作詩歌,網友發現後給他介紹了一些詩歌論壇,“外賣員的詩歌”逐漸被圈內人所熟知。
生活的經歷豐富了王計兵的詩歌,尤其是做了外賣員後,詩歌風格和視角都發生了很大轉變。王計兵説,每天送外賣要接觸各種人和事,很多想法被顛覆,也觸發了他對蕓蕓眾生更深層的理解和共情。“外賣員是我所做工作中最喜歡的,它會給我提供很多創作靈感。”
讓王計兵在網上“出圈”的作品《趕時間的人》,就源於一次不太愉快的送餐經歷。因顧客留錯地址,他輾轉多趟才把外賣送到,結果不僅收到差評,遭到罰款,還耽誤了其他訂單。下班路上,他寫下:“從空氣裏趕出風,從風裏趕出刀子,從骨頭裏趕出火,從火裏趕出水,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他坦言,寫完後心裏舒服多了,寫詩的過程也是在與自己和解。
“當我們奔波在通勤的地鐵上,當我們為了生活忍受委屈的時候,當我們跟遠在家鄉的父母打電話,説一切都挺好的時候,很難不被這句話戳中。”有網友讀過此詩後留言。
借助網絡短視頻,王計兵的詩歌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單篇閱讀量達到2000萬。2017年,他受邀加入徐州市作協,惴惴不安地將這一消息告訴了父親。“我耽誤了你這麼多年。”父親的回應像一記重錘,在他心裏猛擊了一下。
王計兵説,經歷了生活的磨難後再回頭看,會發現每一段人生經歷都是對自己的歷練,最後總能轉化成生活的動力。
如今,他的動力更大了。自今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趕時間的人》後,他的第二本詩集《我笨拙地愛着這個世界》也於日前上架。目前,他正忙着在短視頻&&宣傳新書。
王計兵的兩本詩集擺在貨架上。新華社記者 朱筱攝
短視頻讓王計兵成了“網紅”,但他始終對此保持審慎的態度,“文字是慢慢滲透的,短視頻如同一閃而過的閃電,代替不了星辰和月亮。”王計兵説,忙完這陣,他還是會和以往一樣,一邊送外賣,一邊讀書、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