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22日電(記者劉惟真)近年來,隨着全民閱讀的社會氛圍愈加濃厚,精美的繪本、多樣的童書已走進不少孩子的生活,帶孩子閱讀、購書的家長也越來越多。不過,雖然童書琳瑯滿目,卻仍能發現一些圖書問題。
世界讀書日前夕,記者走訪多家書店童書區發現,書架上海外引進讀本普遍較多,國內原創新作較少。天津一家書店內,繪本區一格40冊讀物中,31冊是從日本、美國、意大利等地引進,僅9本為我國原創。
圖為一家書店的繪本區。新華社記者 劉惟真 攝
此外,有的書籍中仍存在一些容易誤導孩子的內容;有的書籍“拔苗助長”,兒童難以讀懂。
童書區內,一本“金錢童話”的前言部分稱“人們只能通過多年的努力工作才能獲得財富”是“一種普遍的錯誤觀點”,“財富應該是某種心態,某種以財富為導向的信仰的産物”。一本鍛煉兒童“獨立思考法”的書籍中,出現“育兒和工作,你怎麼看”等章節,而電商&&上不少賣家標明該書適合3-6歲兒童。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心理講師培訓導師王春誼等認為,兒童讀物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對孩子價值觀念、人生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相關部門與教師家長在把關童書內容質量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與理解能力。“如果不符合孩子的正常認知與心理規律,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多位專家指出,童書提質創新背後仍存在多項難點。
水平有參差,門檻仍較低。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出版科學系系主任許潔介紹説,目前我國數百家出版社幾乎都在出版童書,業內還有數以千計、水平良莠不齊的小型童書工作室。此外,盜版童書也擾亂了童書市場環境。“教輔讀物、養生保健類圖書出版需要認定資質、考察人員構成、配備專業編輯等,但童書出版的‘入行門檻’仍然比較低。”明天出版社原社長、資深出版人傅大偉説。
追求“快消品”,創新動力弱。許潔&&,目前我國童書市場整體出版水平有所提升,但“有高原而缺高峰”。部分出版機構重量而非求質,市場上高質量讀物仍不足,很少有出版者願意精耕細作、打造經典原創童書。“經典童書需要時間沉澱,有些作者甚至要傾其一生寫作打磨。”許潔説。
有了“好材料”,還需“細烹調”。王春誼、傅大偉等多位專家&&,我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兒童文學素材豐富,但原創兒童讀物“講好故事”的能力還有欠缺。一位武漢家長稱,“封面、插圖雖然更時髦,但講故事的方法有些生硬。”
在一家書店的童書區,不少“小讀者”正在閱讀。新華社記者 劉惟真 攝
打造高品質童書還需邁過幾道關?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可通過推動分級閱讀、完善體制機制、激發原創熱情等方式步步推進,讓更多優質童書陪伴孩子成長。
首先,應加快建立兒童分級閱讀體系。許潔等建議,推動語言學、兒童教育學、出版學、心理學等領域的業內專家集中攻關,盡快建立起權威、科學、系統的分級閱讀制度,更好地指導孩子閱讀童書。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採訪編目部主任張凌雲等建議,未來可根據兒童成長規律和心理狀況細化青少年兒童分級閱讀的相關規定。“圖書館、書店等在採購上架童書、予以分類的時候,也需要針對孩子的年齡段加強把關,甄別童書是否適合孩子閱讀。”張凌雲説。
其次,可完善相關機制、規範引導行業運行。傅大偉、張凌雲等建議,在持續關注童書編校質量的同時築牢准入門檻。多位專家認為,應加強對童書出版的預先“把關”,可建立兒童圖書倫理審查委員會,防止粗製濫造的童書傷害兒童。
在此基礎上,還需形成鼓勵原創的良好氛圍。王春誼等建議,用足用好出版基金等,培養更多兒童文學原創作家、激發內容創新活力。張凌雲、傅大偉等認為,可對專業童書出版社、兒童文學原創作家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相關機構人員創作。
“可以通過舉行線下見面會、作家簽售會等方式加強作者與讀者的溝通交流,在激發兒童青少年閱讀優質原創童書的熱情以及自主選書積極性的同時,為兒童文學作家創作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傅大偉説。
同時,也需從家庭、校園等多角度着力,為孩子們推薦優質讀物。許潔等認為,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師要真正做到懂閱讀、懂出版、懂童書,可通過建立“班級圖書角”、開展閱讀分享等,幫助孩子們從小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建立圖書鑒別能力。
多位專家建議,要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童書、開展親子閱讀。王春誼等認為,出版社、學校、家長需將心理學視角引入圖書製作與推廣閱讀全過程,防止碎片化、“功利性”閱讀折損孩子的讀書興趣,讓更多孩子享受閱讀過程、感受文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