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4/ 20 21:28:46
來源:新華網

節令之美·穀雨丨雨生百谷,且惜春光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雨生百谷,且惜春光

  新華社記者張曉潔、金地、唐健輝

  “紅紫粧林綠滿池,游絲飛絮兩依依”,春雨綿綿,草木蔓發。在布穀鳥的催耕聲中,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穀雨。

  古籍《群芳譜》中説:“穀雨,谷得雨而生也。”古諺有雲:“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時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候漸暖,降雨增多,萬物展現蓬勃生長的姿態——

  杭嘉湖平原,桑樹鬱鬱蔥蔥。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紫金橋村,蠶農韓琴偉在她的10畝桑園裏查看桑樹生長態勢,她已將蠶室蠶具清洗消毒,就等着過幾天蠶種下來採摘桑葉開始養蠶了。“穀雨三候中的‘戴勝降於桑’就意味着養蠶的開始,此時桑葉進入快速生産期,仍在胚胎發育中的蠶寶寶也即將經催青孵化成蟻蠶。”湖州市吳興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陸鴻英説。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紫金橋村,蠶農韓琴偉在桑園裏查看桑樹生長態勢。新華社記者張曉潔 攝

  南方已漸暖,北國正迎春。東北邊陲,候鳥北歸、江河“開江”。穀雨節氣的到來,拉開黑龍江氣象意義上入春的序幕。“如果把春天比作一曲交響樂,穀雨節氣就是春之序曲黑龍江篇的前奏。”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黃英偉説,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黑龍江省各地市常年入春時間基本在穀雨節氣期間,其中最早的是哈爾濱,常年平均在4月25日正式邁入氣象意義上的春天。

  4月8日拍攝的陽明灘大橋和松花江哈爾濱段江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謝劍飛 攝

  “鳴鳩拂其羽,四海皆陽春。”穀雨時節農事忙,人們在茶園中創造美好前景,在田野裏播種豐收希望——

  眼下,正是採摘穀雨茶的好時候。在河南省商城縣蘇仙石鄉鄧樓村高山茶園,茶農們腰挎茶簍,穿梭其間。為了第一時間採摘優質茶青,連日來,不少茶農全家整日“泡”在茶山上採茶。鄧樓村黨支部書記易先海介紹,鄧樓村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是“商城高山茶”的核心産區之一。如今幾乎戶戶有茶園,人人都是制茶能手,全村共發展高山茶園8500畝,實現茶葉年産值6000余萬元。

  商城縣蘇仙石鄉鄧樓村高山茶園裏,茶農在採摘春茶。(商城縣新聞中心供圖)

  目光移向東北,“大糧倉”黑龍江正由南至北拉開春播的大幕。農機轟鳴、往來穿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位於綏化市北林區的潤禾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最近每天有大約30&旋耕機在地裏忙碌。“現在要抓緊時間整地,再過幾天就播種了。”合作社生産部經理婁亮説。綏化市地處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區,是黑龍江省玉米的重要産區。潤禾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的耕種面積達1500公頃,包括1000公頃玉米和500公頃大豆。

  穀雨也有豐富的民俗活動,有些還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人們在賡續傳統中感受歷史文化、期盼美好未來——

  20日上午,紹興大禹陵祭祀廣場。9秒肅立雅靜後,9聲長號響徹天空,2023年公祭大禹陵典禮在此舉行。近年來,每年穀雨,這裡都會舉行大禹祭典。典禮包括恭讀祭文、頌唱大禹紀念歌、獻祭舞等13項議程。大禹研究院院長張軍介紹,守禹陵、奉禹祀的傳統已有幾千年,1995年起將大禹祭典日期定為穀雨,有在“雨生百谷”之日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之意。“大禹艱苦奮鬥、求實創新、民族團結的精神值得我們代代弘揚。”張軍説。

  

2023年公祭大禹陵典禮現場。新華社記者張曉潔 攝

  “穀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稱為“穀雨花”。穀雨賞牡丹的傳統已綿延上千年。在河南省洛陽市隋唐城遺址植物園,第4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正在舉辦,10大色系1200多個品種30萬多株牡丹爭奇鬥艷,蔚為壯觀。為使游客更好體驗牡丹文化與隋唐歷史,園區製作了大型沉浸式實景音樂史詩劇,將洛陽牡丹與唐風甲胄、宮廷樂舞等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不少游客觀看後&&十分震撼。

  游客在位於河南洛陽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賞花游玩。新華社記者戴翹楚 攝

  春將去,夏將至。春意盎然,且惜春光。

  統籌:劉心惠

  記者:張曉潔、金地、唐健輝

  海報製作:朱舜

  編輯:李民、李歡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4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