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4/ 20 16:17:55
來源:新華網

百年老港的綠色轉型

字體:

  新華社長沙4月20日電 題:百年老港的綠色轉型

  新華社記者劉佑民、余春生、周楠

  還未到城陵磯港,遠遠就看到一個巨大的“膠囊”形大棚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醒目。工作人員介紹説,這顆“大膠囊”已成為這座百年老港的新名片。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與滾滾東逝的長江,在湖南嶽陽交匯,形成一段10余公里深水岸線,孕育出“長江八大良港”之一的城陵磯港。

 

  這是4月12日拍攝的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港的“膠囊”散貨大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振海 攝

  但對於當地的老百姓來説,城陵磯港卻曾是不少人避而遠之的地方。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在城陵磯港工作了31年的碼頭工人袁海斌回憶,老港是散貨碼頭,鐵礦石等貨物過去露天堆積和轉運,揚塵、噪音、污水等問題一直令人苦不堪言。

  而今,走進城陵磯港,煤炭、鐵礦石露天堆積如山的場景早已消失不見,港口乾凈整潔,卸船機、皮帶機、鬥輪機、裝車機有條不紊地運行着,將一船船礦石運往目的地。

  “‘膠囊’大棚對於港口環境的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岳陽城陵磯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安環管理部經理潘愛文介紹,現在船舶靠岸後,會通過橋式卸船機把貨物卸到皮帶機上,輸送到“膠囊”大棚中,再通過鬥輪機、裝車機輸送到火車車廂,平均2.5小時便可完成一列火車的散貨裝車任務,整個過程全封閉。“針對散貨裝卸時可能産生的揚塵,散貨大棚內還通過降塵噴淋等方式,最大限度減少污染。”

  “有了‘膠囊’大棚,颳風下雨也不怕了。我們上班再也不用擔心衣服、鞋子被弄臟了。”袁海斌告訴記者,過去港區運輸全靠燒柴油的汽車,現在全程電力機械作業,尾氣沒有了,聲音也小得多。

 

  4月12日,在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港的“膠囊”散貨大棚內,鬥輪機正在作業。新華社記者陳振海 攝

  2020年4月25日,巨型“膠囊”形散貨大棚正式投用,這是城陵磯港近年來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環保提質改造的一個縮影。

  記者行走在港區發現,閉環管理的不只是貨物,還有污水。據了解,碼頭的污水、噴灑水和初期雨水會統一收集至港內污水處理站,經過沉澱過濾、紫外線消毒等步驟後形成中水,再次循環用於港內降塵噴淋和綠化噴灑。設計污水處理能力達每小時50噸,污水收儲能力超過3000噸。

  “處理後的凈水可以用來養魚。”岳陽城陵磯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環保處理員鄒強告訴記者。

  老港的提質改造,既解決了環保問題,也讓工作更加高效。“現在兩天的作業量相當於2008年一個月的作業量。”鄒強説,目前城陵磯港卸船能力可達每日5萬噸,裝車發運能力為每日12列至15列,年貨物進出港量從2020年的2000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2980萬噸。

 

  4月12日,在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港,塔吊準備將貨物放入傳送帶送往“膠囊”散貨大棚。新華社記者陳振海 攝

  如今,站在城陵磯港老碼頭,震耳的轟鳴、漫天的揚塵、橫流的污水皆已是歷史,一江碧水映襯下,隨風搖曳的水草、往來如梭的船舶、自由翱翔的水鳥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糾錯】 【責任編輯:吳咏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4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