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4月11日電 題:西藏江孜:致富路上青稞飄香
新華社記者曹檳、旦增尼瑪曲珠、孫非
在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紫金鄉努堆村的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內,兩台青稞種穀物精選機正開足馬力,給新收穫的青稞良種過篩、除雜、包衣、裝袋,50公斤一袋的青稞良種已碼滿大半個院子。
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生態條件下特有的主要農作物,把青稞曬乾炒熟磨細製成的“糌粑”,是藏族群眾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主食。日喀則是“世界青稞之鄉”,江孜是西藏糧食主産區。
這是江孜縣紫金鄉努堆村的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內,已完成裝袋的青稞良種(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38歲的努堆村村民達瓦丹增去年共收穫了3萬多斤青稞良種,是村裏的種糧大戶。跟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他,見證了青稞從畝産五六百斤到最高一千多斤的飛躍。
“這要歸功於高産的青稞改良品種和農科人員的悉心指導,當然還有合作社。”他説。
努堆村黨支部書記堅參介紹,國家為了鼓勵青稞産業發展,提供了農機購置補貼,村專業合作社目前有深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設備30多&,為村民提供耕、種、收一條龍機械化服務。
“過去收割起碼要一個月,現在用收割機幾天就完成了。地裏的事就交給合作社。”有了更多閒暇時間的達瓦丹增成為了鄉里垃圾轉運車的駕駛員,一年還有54000元的工資收入。
堅參説,村民們還可享受良種推廣補貼,每畝112元,相當於國家免費供種。全村共有125戶3511畝土地,其中2700畝種植青稞良種,去年共收穫約1012噸。
作為目前青稞良種中産量最高的品種,“喜馬拉22號”平均畝産超過800斤,而精選出來的一級包衣種子,每斤可以賣到3.2元甚至更高。
江孜縣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青稞産能提升行動”:繼續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青稞良種推廣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青稞初深加工突破萬噸以上。
過去收穫青稞,村民們大部分自給自足,而今在西藏大力發展青稞産業的政策驅動下,包括青稞酒、青稞麵條、青稞餅乾、青稞酸奶等精深加工的新産品正在為當地百姓帶來更多收入。
在西藏桑旦崗青稞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操作青稞啤酒生産線(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西藏桑旦崗青稞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廖長生,最近正在為一條即將建成的青稞啤酒生産線忙得不可開交,他&&投産後可年産10000噸,實現年産值8400萬元。
據介紹,桑旦崗青稞酒業自2020年入駐江孜以來,以高於市場價每斤2.4元的價格累計收購當地青稞2310噸,帶動老百姓增收1108萬元,還解決了不少當地困難群眾及大中專學生的就業。
“公司的本地青稞使用率達到100%,此外像易拉罐、紙箱等,我們也全都實現了西藏本地採購。”廖長生説。
在上海援藏小組的對接下,日喀則藏研食品有限公司和盒馬於去年11月達成合作,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開發出兩款不同風味的青稞八寶飯。“青稞八寶飯的一炮而紅,對我們來説真是莫大的鼓舞。我們目前正在研發青稞粽,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做準備。”藏研食品銷售負責人鮑桂娜説。
藏研食品生産工廠廠長徐付利來西藏已經10年有餘,他對青稞頗有感情。“我見證着日喀則青稞從只有原糧青稞米,到現在研發出近10款相關産品。我希望有一天,青稞能走進更多人的生活。”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