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 03 21:49:45
來源:新華社

聽,春耕裏的“科技范兒”

字體:

  糧穩天下安。現在正是春耕春播的關鍵時節,新華社記者在河南、山東、四川、江蘇等地的田間地頭采訪了解到,在廣袤農田裏,智能化農業管理系統的應用、新型農機農資的登場、5G網絡的普及,令這個春耕充滿“科技范兒”。

  河南是中國的産糧大省。當前,全省8500多萬畝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這也正是為小麥澆灌施肥、促弱轉壯的關鍵時期。

  河南省鶴壁市打造了“5G+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在當地的5G數字農業控制中心,技術人員通過物聯網&&數據科學分析、統計施肥和澆灌面積,推薦符合小麥生長需求的灌溉、施肥和施藥標準,利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自動實施噴灌施肥。

  河南省鶴壁市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馮素全説,“現在主要進行的工作是追肥每畝30斤,噴灌澆地每道管4個半小時,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小麥的生長,實現這個小麥弱苗變壯苗的目的,使用噴灌澆水均勻,很大程度上起到節水灌溉的目的。5G數字農業的實施,能夠很好地促進我們對大田生産的管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綠色食品種植。”

  此外,針對今年小麥苗情特點和天氣情況,當地還組織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開展春耕春管工作。農技專家指導農戶們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引導廣大農戶科學進行田間管理。

  河南省鶴壁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靳海林&&,“對全市苗情來説的話,我們通過前一段苗情調查,目前我市一二類的苗情現在是96.6%,明顯好於往年,很有信心把今年夏糧生産打好一個好的基礎,為夏糧豐收提供我們這個技術保證。”

  地溫回升,小麥將陸續返青、起身、拔節,也就到了魯北地區小麥田間管理和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47歲的張慶海是個種了20多年地的“老把式”。通常,春耕時節是張慶海最忙的時候,但如今不一樣了。

  張慶海説,“原先説起農業機械,一般是指收割機、拖拉機等;一説起農用物資,人們大多會想到農藥、種子、化肥等;現在,再這麼説可就過時了。就拿我來説吧,手機算是新型農機,數據算是新型農資,它們在春耕生産中的作用一點兒都不比原先那些小。要是在以前,啥時候除草、澆水,我得憑經驗,自己估摸着來;現在,點點手機就啥都知道了。地變聰明了,人變‘懶’了。”

  張慶海的地塊位於東李鎮1800畝數字化“噸半糧”生産能力試驗基地。基地內有2個800萬像素、可360度旋轉的高清攝像頭,可以看清每株麥苗的生長情況,搭配氣象站、環境傳感器、作物長勢監測儀、蟲情監測儀等設備詳細採集數據,通過5G網絡回傳並分析數據,可以精準提示農戶農事活動內容。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東李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肖長健介紹,“過去農民靠經驗種田,未來農民靠數據種田。利用物聯網、無人機遙感、地面監測、智能農機、視頻監控等新技術,一對一向種植戶推送所屬田塊氣象監測、土壤數據、作物長勢監控等10余項農事指導服務,指導種糧大戶實現科學種植,降本增效。”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是典型的四川盆地邊緣丘區農業縣。全縣有耕地面積64.7萬畝,其中80%都是丘陵山地。丘陵地區地塊小、大規模機械化耕種條件差。

  當地的“老農民”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農機手根據地貌條件,選用小型靈活的履帶拖拉機進行土地整理。一塊4畝的田地需要一個勞動力花費四天時間整理,但小型機械進場只需要半個小時完成,大幅提高效率。

  “老農民”農事服務中心負責人周建偉説,“在我們這兒丘區和其他平原地區不一樣,平原大多使用輪式拖拉機,在我們丘區輪式拖拉機用不上,通過性能特別差,再加上耕作條件也不一樣。我們第一選擇履帶式拖拉機,通過性更強,第二履帶式拖拉機承重也不一樣,受力面積也不一樣,所以在我們丘區特別實用,效率也特別高。”

  在江蘇省揚州市槐泗蔬菜基地內,一排排擺放整齊的綠色嫩苗長勢喜人。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蔬果産業,通過建設電氣化育苗大棚,不僅提升了蔬果的産量和品質,也為周圍農戶帶來了可觀的效益。目前,育苗室有番茄、黃瓜、辣椒等數十個品種的種苗,每天都有種植戶前來採購。

  江蘇裏下河農科所技術員呂潔介紹,“我們在基地建設了地源熱泵、自動噴淋、移動苗床、補光燈等現代化種植設備,可以精準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濕度以及含氧量,培育出來的種苗品質更好,産量也更高。”

  2月27日,湖南省常寧市西嶺鎮西衝村農民在田間挑運肥料。新華社發(周秀魚春 攝)

  糧食穩産增産,根本出路在科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一系列“硬指標”,要求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我國人多地少,糧食增産難度大,在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之外,還需要向科技要産量、要産能。

  5G網絡實施傳輸、數字農業智能分析、農技專家現場指導、因地制宜機械化作業……科技在各地春耕中大顯身手也正是落實藏糧於技的體現。

記者:姜亮、葉婧、蕭永航、

楊進、龍泠宇、劉宇軒

報道員:何欣濤、張文、鄧美平、張政

編輯:熊潔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109112941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