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2/ 03 14:42:03
來源:新華網

北京公開中軸線文化遺産“全景圖”

字體: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羅鑫)合理劃定遺産區及緩衝區,精細評估遺産保存狀態,保護修繕堅持最小干預,系統展示闡釋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公示《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聽取公眾意見,公示期至12月24日。

  2021年11月9日拍攝的北京中軸線景色。初冬時節,一場寒潮過後,北京天空碧藍如洗,美景如畫。新華社發(牛雲崗 攝)

  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布局於兩側。北京中軸線歷經逾7個世紀歷史演進而延續至今,持續影響城市發展。

  規劃以“突出遺産價值、突出整體保護、堅持有效利用、堅持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確保遺産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對北京中軸線及其環境實施全要素保護和全過程保護,帶動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在妥善保護前提下,通過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展示併發揮遺産價值,促進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

  規劃明確,北京中軸線遺産區包含承載遺産價值的全部構成要素,以及構成要素之間必要的連接區域。主要依據歷史城墻或者圍墻邊界、道路中心線、河道外側堤腳線等界劃,總面積約5.9平方公里。緩衝區包含位於遺産區周邊且與北京中軸線形成和發展&&緊密的區域。主要依據道路中心線、河道外側堤腳線界劃,總面積約45.4平方公里。

  規劃提出,結合遺産特徵制定覆蓋全要素的保護管理措施。具體來説,針對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禮儀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居中道路遺存,與現代公共建築和公共空間的不同特徵,分類制定保護管理措施。烘托北京中軸線空間統領作用,重點對與北京中軸線相關的景觀視廊、城市天際線、歷史城廓、歷史街巷、城市標誌物等制定保護管理措施。

  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是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的必備材料之一,是有效保護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內在要求。經批准後,該規劃將成為指導北京中軸線保護、展示、利用、檢測、研究等的基本依據。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6511291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