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1/ 21 21:18:19
來源:新華網

將歌聲灑向草原深處——烏蘭牧騎下鄉演出側記

字體: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1日電 題:將歌聲灑向草原深處——烏蘭牧騎下鄉演出側記

  新華社記者侯維軼、魏婧宇

  清晨,陽光穿透薄霧照亮在賽漢塔拉鎮上,喚醒了這座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小鎮。

  小鎮街道上行人稀疏,走到鎮中心的烏蘭牧騎排練廳,還沒進屋,就聽到一陣陣歡笑聲,兩名身形高大的男隊員抱着琴盒大步走出來,身後還有幾名隊員正在收拾服裝、打包樂器。

  “小分隊要去60公里外的朱日和鎮敦達烏蘇嘎查演出,馬上就出發了。”看到站在門口的記者,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副隊長胡斯楞一邊捲起紅色的烏蘭牧騎旗幟,一邊解釋道。

  不到8點鐘,院裏傳來發動機的轟鳴聲,烏蘭牧騎的大巴車出發了,迎着朝陽駛入廣袤的草原中。

  筆直的柏油路延伸到草原深處,一戶戶牧民家從車窗外閃過,晨起的牧民走出家門給牛羊喂水填料。隊員們輕聲哼唱起今天要表演的歌曲,隊員海日用手機放着伴奏,也跟着輕聲哼唱起來。車內的歡歌笑語成為草原上悅耳的晨曲。

  8月17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乘車前往牧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大巴車行駛了約60公里後,上午10點,烏蘭牧騎來到了演出目的地——牧民道日娜烏拉家。蒙古包內的牧民聽到動靜紛紛走出來,拉着烏蘭牧騎隊員的手一起走進蒙古包。

  圓形的蒙古包裏寬敞明亮,道日娜烏拉將熱騰騰的奶茶倒在木碗裏,遞到每位烏蘭牧騎隊員面前。“家裏還有啥沒幹完的活?咱們一起幹。”烏蘭牧騎隊員問道。“知道你們今天過來,我早晨6點就起來幹活、收拾屋子了,今天的活都幹完了。”又煮上了一壺奶茶,道日娜烏拉轉身説道。

  每次演出前,烏蘭牧騎隊員會向牧民群眾宣講防疫、防火、畜牧業生産等知識,也常幫牧民打草、清理羊圈。

  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烏蘭牧騎隊員以一首《新牧區之讚》拉開演出的序幕。優美的歌聲響起,有的牧民跟着音樂拍手互動,有的舉起雙手向&上演員揮手致意,幾個小孩子圍着演出場地歡快地奔跑。

  “每次看到農牧民群眾這麼喜歡烏蘭牧騎的歌曲,我對習近平總書記5年前給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中説的‘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這句話體會就更深。”《新牧區之讚》創作者、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前隊長孟克説,只有深入到群眾中,才能創作出接地氣、傳得開的藝術作品。

  25年前,孟克剛來到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下鄉演出時看到有的嘎查不僅沒路沒電,連喝水都困難。“那時候有些牧戶家的飲用水要從二三十公里外拉回來,而草原上泥濘的道路讓拉水變得困難重重。”

  8月17日,在敦達烏蘇嘎查演出點,烏蘭牧騎隊員在表演節目。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近年來,牧區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持續改善,在一次次下鄉演出中,孟克看到牧區群眾喝上放心水、通過風光互補有了持續供電,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有了保障,點點滴滴的變化被他記在隨身帶着的筆記本上。本子捲起毛邊,裏面的故事越攢越多,從本上“跳進”了歌詞中,成為記錄牧區生活變化的歌曲《新牧區之讚》。

  “農牧民群眾的心聲和故事是烏蘭牧騎最好的創作源泉,我們在藝術創作中要深入群眾,才能創作更多接地氣的文藝作品。”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扎那説,近年來,烏蘭牧騎先後創作了講述“三千孤兒入內蒙”的舞蹈《愛無聲》、反映人民群眾同心抗疫的歌曲《眾志成城》、展現軍民團結的好來寶《兵民攜手謀幸福》等40餘部文藝作品。

  “扎根基層、服務群眾,這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我們深入群眾開展文藝工作的幹勁更足了。”扎那説,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烏蘭牧騎迎來了法治化發展的新階段,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基層烏蘭牧騎,老中青幾代人共同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更加堅定信心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烏蘭牧騎的表演太精彩了,尤其是唱歌,像百靈鳥一樣好聽,每一首歌都愛聽。”道日娜烏拉説,如今烏蘭牧騎也開通了網上直播,在家動動手指就能看到烏蘭牧騎的精彩演出。

  太陽升到頭頂,演出在烏蘭牧騎隊員和牧民群眾的大合唱中告一段落。隊員們與牧民揮手告別,大巴車越走越遠,在草原上撒下串串歌聲、片片笑語。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1326112914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