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1月16日電(記者袁慧晶、李宗胤)已發現的僅有的兩枚八大山人朱耷印章實物、海昏侯劉賀墓首批文保修復的精美漆木器、疑似越王勾踐後人墓出土的有銘文兵器……16日,一批珍貴文物在江西南昌首次展出,反映近年來江西地區的文物相關工作成果。
“贛地寶藏2022——新時代江西文物成果暨江西省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展”當日在江西省博物館開展。展覽的一大特色是文物考古成果首度薈萃,省內32家文博單位聯合展出200余件(套)展品。
“雪衲”(圖左)和“傳綮”(圖右)印章。奉新縣博物館供圖
首次對外展出的展品包括:“雪衲”和“傳綮”印章——這兩枚印章實物是國家一級文物,2018年在奉新縣耕香庵遺址中被發現。印章的主人是明末清初畫家八大山人,他因為在藝術上的獨特建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用印上百枚,但2018年之前只見印蛻不見印章,“雪衲”和“傳綮”印章是已發現的僅有的印章實物。
海昏侯漆木器——西漢時期是中國漆工藝史上的黃金時代。劉賀墓出土漆木器約3000件,其中較為完好、能辨識出器形者1100余件,是目前已知漢墓中出土漆器品種、數量最多的一處。由於漆木器出土後性狀並不穩定,自2015年起,文物保護團隊對出土漆木器持續開展保護修復工作。目前,經過脫水處理後的第一批漆木器達到展陳條件。此次展出的2件漆盤和6件漆耳杯為飲食器皿,夾纻胎材質,經典紅黑配色,其中漆盤以三隻神龍為題材,用雲紋襯托呈現出吉祥喜慶的場景,展現了漢代漆藝大美的設計思想。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龍紋漆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疑似勾踐後人墓出土的有銘文青銅戈(戟)——戈(戟)是中國古代戰場上使用較為廣泛的兵器。樟樹國字山戰國墓2021年底出土了兩件有銘文的青銅戈(戟),器主分別為越王勾踐的玄孫翳和翳的兒子不壽,專家據此推測墓主與越國王室關係密切。墓中還有一件青銅鳩杖的跽坐人形鐓,青銅杖是越文化中宗教祭祀、軍政權力的象徵,這件證明江西與百越地區密切&&的文物也是首次展出。
“不壽”戈(戟)的正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不壽”戈(戟)的銘文細節圖。銘文為“於戉&王”,即越國王位繼承人的意思,為鳥蟲篆體書寫。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