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0/ 03 21:53: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南開大學“銀齡教授”退而不休支教邊疆

字體:

  新華社天津10月3日電(記者白佳麗、尹思源)“雖是銀齡心未老,願為教育事業再做些貢獻”——在這一信念的感召下,南開大學一批超過60歲的“銀齡教師”,跨越4000多公里的距離,站在了新疆喀什大學的講&上。

南開大學“銀齡教師支教團”部分成員。

  出發的行囊裏,有一份特殊的“禮物”

  趙鐵鎖是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也是南開大學第一批“銀齡教師支教團”中年紀最大的成員。去年,已經70歲的他“踩着線兒被錄取”。

  2020年教育部啟動實施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2021,南開大學正式參與其中,開始選派新疆喀什大學所需教師,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

  赴疆的行囊裏,趙鐵鎖裝進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在南開大學執教期間本碩博所有課程課件。

趙鐵鎖為喀什大學學生答疑。

  搞了40年思政教育的趙鐵鎖説,站在喀什大學的講&上,他更加關注各民族年輕學生們的所思所想。

  學生們發現,新疆“元素”被趙教授一點點巧妙地融入課堂。他講到了在新疆犧牲的中共一大代表陳潭秋等烈士,講到了新藏公路零公里附近的烈士陵園,也講到了廣為傳頌的胡楊精神。

  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吾熱姑麗·阿布都卡地爾這樣評價趙教授的課,“生動形象、語言風趣,每次我都聽得津津有味,收穫很大。”而在學生阿依達娜的眼裏,趙教授“非常親切,從不照本宣科”。

  只要有需要,我會一直站在講&上

  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退休教師姜萍的心裏,有一顆多年前被學生播下的種子。

  在南開大學任教時,一名新疆學生曾是姜萍的助教。“他總説讓我一定到他的家鄉喀什看看。”

  去年,得知南開大學“銀齡計劃”後,姜萍第一時間報了名。“中午1點鐘發了郵件報名,下午5點就接到喀什大學的電話,問我是不是真的可以到學校教學。”姜萍説。

  2021年秋季學期,姜萍站上了闊別10年的講&。在自我介紹環節,她説她來自祖國的東部,來到這裡,跨越了數千里距離。“同學們開始鼓掌,還有同學跟我説,感覺我像媽媽一樣。”這讓姜萍感到十分幸福。

姜萍在喀什大學準備實驗。

  一段時間後,姜萍發現班上有名學生學習化學十分吃力。姜萍開始耐心地為學生解答疑問,課堂之外一對一“開小灶”,每次一講就是一個多小時。聊得多了,學生也慢慢敞開了心扉,開始給姜萍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甚至煩心事。

  在南開大學工作時,姜萍就與學生們結下了濃厚的師生情。如今在喀什大學,她更是成了學生們的“親人”。“她不僅僅是老師,更像是親人。我們不僅想跟她學知識,還喜歡跟她聊天。”姜萍的學生凱迪爾耶説。

  “我熱愛教育工作,喜歡孩子們。跟他們在一起,覺得自己也充滿了活力。只要我身體還行、喀什大學有需要,我就一直站在講&上。”姜萍説。

  “輸血”變“造血”,“銀齡教師”傾情邊疆

  在喀什大學一年多時間,讓韓長利對支教的意義有了新思考。“邊疆高校硬體設施已普遍得到明顯提升,‘銀齡教師’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應該傳授給當地的青年教師們。”

  因此,韓長利總是花很多時間與年輕老師們交流心得,把幾十年在教學中的感悟傾囊相授,變“輸血”為“造血”。

韓長利與學生們交流。

  韓長利的老伴李春霞,也是南開大學文學院退休教師。當聽説喀什大學師資緊缺,她主動來到喀什,幫助韓長利輔導學生。今年,李春霞成功入選南開大學第二批“銀齡教師支教團”。

  韓長利與趙鐵鎖、姜萍等第一批支教團成員,也決定期滿後繼續留在喀什大學。

  在同伴們的感召下,這幾天,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退休教授陶江也加入了這支隊伍,將為喀什大學學生教授宏觀經濟學課程。“喀什大學現在有不少年輕的少數民族教師,我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與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深度合作。”陶江説。

  “‘銀齡教師’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優秀的科研能力,他們不僅能夠在西部的講&上發光發熱,更能夠助力西部高校的學科建設、科研能力提升,傳、幫、帶青年教師,為他們樹立榜樣。”南開大學離退休處副處長林小志説。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65112904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