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 25 21:57:35
來源:新華社

找水、穩産、保電——湖北抗旱保秋糧一線速寫

字體: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侯文坤 王自宸 王天宇)千方百計找水,想方設法穩産,竭盡全力保電……面對旱情,湖北各地各部門緊盯水、電、田間管理等關鍵環節,全力抗旱保秋糧。

  找水

  “還好提前打了這口井,不然後面的收成要大受影響。”烈日當頭,湖北省棗陽市琚灣鎮勾莊村的稻田旁,村黨支部書記勾豐濤看著清水從機井中涌出,流進水稻田,心裏踏實了不少。

  地處鄂北崗地的棗陽市是湖北重要的糧食産區,今年秋糧種植面積超150萬畝。入夏以來,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給當地的水稻等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影響。

  “這口井現在每小時出水量在30立方米左右。”勾豐濤告訴記者,村裏的農田灌溉歷來是靠塘堰蓄的水和井水,早在6月份,村裏根據天氣情況分析預見旱情後,決定多打幾口機井,為農田灌溉多加一道保障。

  引江水、提湖水、調庫水;打井抽水、應急送水、人工增雨……面對嚴峻的旱情,湖北千方百計找水,精打細算用好水,適時組織調水送水,全力保障人畜飲水安全和農業生産用水。目前,湖北省水利部門已調度395處大中型灌區放水灌溉,累計供水約72.8億立方米,灌溉農田約3761萬畝。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往湖北省棗陽市調水。(受訪者供圖)

  “這樣的天氣,每滴水都得用好。”頭上烈日炙烤,腳下熱氣蒸騰,耳邊不時響起的抽水泵轟鳴聲,催着棗陽市興隆鎮水管站站長陳俊喜腳步不停,巡查水渠。他要及時解決農戶灌溉用水需求,也得確保水不被浪費。“這些水都是通過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從幾&&外的丹江口水庫調過來的。”陳俊喜説。

  路過一片稻田,他停了下來,彎腰把手指插進農田裏量了量水深。陳俊喜告訴記者,田裏的水有兩三厘米深時,要及時關上閘門。同一條水渠的上下游要協調,避免上游大水漫灌,下游卻無水可用,“這樣既節水,又能最大限度擴大灌溉面積。”

  穩産

  下午5點多,田間依舊熱浪滾滾。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牛首鎮上堰村的稻田邊,該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陳富華俯身撥開稻子,仔細查看稻飛虱等病蟲害情況。

  連日來,每天上午6點至11點、下午4點至7點,陳富華都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老李,你的田還要接着灌水”“注意防高溫,用水來調溫,提高水稻結實率”……從上堰村到張湖村,從散戶到種糧大戶,陳富華一路耐心提醒,汗水早已把衣服浸透。

  湖北省全年糧食生産大頭在秋糧,當前正值秋糧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湖北省農業農村部門把“抗旱保苗”作為重中之重,迅速組織1006支工作隊、1.4萬餘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游艾青在田間查看水稻長勢。(受訪者供圖)

  “這種天氣田裏到底怎樣灌水才最好?”“葉面噴肥要怎麼搭配?”湖北省洪湖市烏林鎮周家坊村的稻田邊,不少農戶把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游艾青圍在中間,追着詢問水稻穩産的方法。

  “灌溉條件跟上的話,大家就不要害怕了,有水就好辦。”游艾青掐下一束稻穗查看完水稻長勢後,反復向種植大戶叮囑:“特別是水稻處在抽穗和灌漿結實期的田塊要灌深水降溫,田間保持8到10厘米水層……”

  保電

  “水終於來了!”23日下午5時許,看著汩汩清水流入自家8畝多稻田裏,湖北省監利市朱河鎮李溝村村民常能貴興奮地説:“有水灌溉,心裏就踏實。”

  地處江漢平原,地勢低窪的李溝村往年在夏秋季常遇洪水,今年出乎意料地遭遇旱災。村黨支部書記李紅偉告訴記者,由於用來防洪的閘口處未接通電源,也無抽水泵等設備,村裏3000多畝水稻田灌溉困難。

  得知這一情況後,國網監利供電公司朱河鎮供電所緊急組織人員,在閘口處安裝了變壓器,並架設輸電線路,方便村民接電和抽水。“10&水泵同時抽水,一個小時能抽3000立方米的水。”李紅偉説,隨着灌溉用水逐步到戶到田,村裏的旱情正在緩解。

  國網監利供電公司電力工人在監利市朱河鎮李溝村保障抗旱用電。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抗旱減災離不開供電保障。國網湖北電力配電部運行處處長李昇説,電力部門已在全省開通抗旱用電報裝“綠色通道”,以凌晨檢修、帶電作業等方式為用於抽水抗旱的臨時泵站新增或更換配電變壓器151&,架設輸電線路近800公里。

  截至目前,湖北全省參加抗旱的幹部群眾已達230.57萬人次,投入抗旱資金14.10億元,投入抗旱泵站5.01萬座、機井2.84萬眼、機動抗旱設備44.03萬台套。

【糾錯】 【責任編輯:詹婧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