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 09 23:01:08
來源:新華社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潰口合龍那一刻 大家懸著的心放下了

字體:

  入汛以來,遼寧已出現13輪暴雨過程,這個數量為歷史同期最多。

  8月1日,我在阜新市彰武縣採訪強降雨後的農田受災情況。8月2日,剛返回瀋陽的我正在整理圖片,手機跳出一條資訊——“遼寧省盤錦市繞陽河左岸曙四聯段一處堤壩發生潰口”。我核實消息後,立刻向分社總編室匯報,並同時聯繫文字記者,隨即與同事奔赴潰口現場。

  災情如令

  事發突然,時間緊迫。在去現場的路上,我們開始協調採訪對象,了解現場情況。遼寧盤錦毗鄰渤海,區域內遼河、大遼河、大淩河等21條河流縱橫交錯。本次發生潰口的繞陽河是遼河的一級支流。受連續強降水等因素影響,8月1日6時,繞陽河左岸曙四聯段一處堤壩出現嚴重透水,當日10時30分,該處發生潰口。

  抵達盤錦後,我們與當地相關部門聯繫,希望可以第一時間抵達潰口處。但由于堤壩通行條件有限,為保障搶險力量不受阻,其他車輛禁止進入現場。我們只得調整思路,趕往離潰口相對較近的第三道防線。

  ↑8月2日,102省道上修起的第三道防線。

  在102省道上,我們看到剛剛修起的第三道防線,並與現場的防汛指揮部溝通,了解搶險進展情況。當晚,經過不懈溝通,終于接到了第二天前往堤壩潰口採訪的許可。

  8月3日淩晨5時,我與同事奔赴潰口處。從防汛指揮部出發到潰口處大概有十幾公里的路程,我們在路上卻花了3個多小時。堤壩有些路段寬度只夠一輛車通過,為保障搶險車輛不受阻,現場指揮人員對行駛的車輛進行調流。採訪車輛只能行駛到距潰口3、4公里處的一個供料平臺,便無法繼續前行。在供料平臺,我使用無人機拍攝了第一張受災現場的照片。看著照片中的大片的農田已經成為“汪洋”,我決定步行前往潰口處拍攝。

  ↑8月3日,參與搶險的工作人員使用大型機械設備運送搶險物料。

  一段艱難的行程開始了。滿地泥濘,步履維艱,背著、挎著攝影裝備,還要小心躲避疾行而過的運料車。經過艱苦跋涉,我終于趕到潰堤現場。

  ↑這是8月3日拍攝的潰口照片

  成功合龍

  8月6日,從防汛指揮部獲悉,經過多方搶險力量的不懈努力,潰口可能于當日下午4時左右封堵合龍,但具體時間無法確定。

  潰口封堵瞬間是本次採訪最重要的時刻。為了不錯過這一時刻,我于當日12點半就抵達了之前的供料平臺,隨後再次步行抵達潰口處。詢問現場的搶險人員,完成封堵合龍可能要到晚上七八點。越到最後關頭,封堵的難度越大。在等待的過程中,防汛指揮部傳來消息,指揮部所在位置開始下起大雨,潰口處需要做好雨中作戰的準備。烏雲逐漸靠近,很快潰口位置開始刮風。現場人員心都懸了起來,隨時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烏雲逐漸散開,風也停了。

  18時20分許,伴隨著兩輛推土機的轟鳴聲,河堤被洪水衝開100多個小時後,潰口完全合龍。

  ↑8月6日,搶險人員在潰口處進行封堵作業。

  ↑8月6日,搶險人員在潰口處進行封堵作業。

  眾志成城

  災情出現後,國家防總辦公室和應急管理部靠前指揮,幫助遼寧省、盤錦市和負責潰口封堵任務的中國安能集團科學規劃。

  中國安能集團投入213人、“兩班倒”施工,動用219臺(套)機械處置險情。主力軍衝在前方,生力軍保障在後,當地交通部門搶通道路,供電公司調派應急照明燈、發電車保障前方供電,通信管理部門調派應急通信基站車保障通信暢通,遼寧省各市也調派搶險力量支援盤錦。

  ↑8月4日,直升機在潰口處投放六角沉箱。

  大堤上奮戰的搶險人員白天戰高溫爭分奪秒堵潰口,晚上戰蚊蟲挑燈夜戰。一些運送搶險物料的司機師傅,連續作戰三四天,吃、睡都在車上。盡快完成封堵合龍,是所有搶險人員的心願。正因為有了合攏的人心,才有了合龍的捷報。

  ↑8月4日,新華社記者潘昱龍從潰後上游堤壩步行前往潰口處拍攝直升飛機吊裝沉箱。

  監制:蘭紅光

  統籌:費茂華 周大慶 劉金海

  記者:潘昱龍

  編輯:張善臣、王南、尹棟遜、程婷婷

【糾錯】 【責任編輯:錢中兵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572112890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