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 05 16:27:44
來源:新華網

海拔4300米的草莓是什麼“味道”?記者帶你到“世界屋脊的屋脊”品味

字體:

  新華社拉薩5月5日電 題:海拔4300米的草莓是什麼“味道”?記者帶你到“世界屋脊的屋脊”品味

  新華社記者翟永冠、陳尚才

  在海拔4300米的藏西高原上,土地貧瘠,多是砂石地、鹽鹼地和戈壁灘。除了耐旱耐寒的紅柳和班公柳,很多植物難以生長。然而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獅泉河鎮,鮮紅甘甜的草莓竟然能在此茁壯成長,而且賣出了好價錢。

  高海拔地區的草莓究竟長什麼樣?味道如何?春夏之交,記者來到阿里地區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正趕上草莓“豐收季”。

  來自河南的農民楊華麗在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展示自己種出的草莓(2022年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摘一盆草莓,用清水沖洗後,拿出其中最飽滿的一顆,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唇齒間滿是酸酸甜甜的味道。生態農業産業園裏的技術員史能培告訴記者,因為這裡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草莓含糖量更高,所以吃起來也更加香甜。

  據介紹,目前園區內種植了5個大棚的草莓,單這一項每年的收入達50萬元,此外還種植了8個大棚的葡萄、水蜜桃、櫻桃等各類水果,有的果樹已經開始挂果。“在果樹間隙,我們還套種了小白菜、香菜和茼蒿等,效果很好。”史能培説。

  一位採摘者在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展示採到的草莓(手機照片,2022年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記者了解到,生態農業産業園佔地面積1000畝,有日光溫室165座,五膜拱棚66座,還建有智能聯動溫室及冷庫。在這裡,30多個品種的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茁壯成長,2021年園區還産出蔬菜600多噸,對於偏遠的阿里地區來説極為難得。

  園區之所以能建成,得益於陜西援藏工作隊的支持。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已成為集科技示範、技能培訓、轉移就業、果蔬供給、增收致富於一體的現代化設施農業基地。

  “園區的發展,為當地群眾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陜西援藏幹部李季秋介紹,園區實行“公司化經營管理+合作社服務帶動+農牧民打工培訓”的運行模式,不僅教給群眾種植技術,還促進了群眾持續增收,2019年至2021年累計解決就業1.31萬人次。

  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無人機照片) 陜西援藏工作隊供圖

  在園區打工的農牧民、30多歲的羅布皮膚黝黑,看起來精明強幹,是噶爾縣門士鄉早早離開家鄉出來闖的人。經過幾年的學習,他已經完全掌握了西瓜、草莓及辣椒的種植和大棚管護技術,如今每月工資6000元。

  “兒子在獅泉河鎮讀中學,女兒在讀小學。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我還想多學一些種植技術,以後回鄉除了養牦牛,還可以種菜賣菜。”他笑着説。

  緊鄰蔬菜玻璃溫室的是一座智能花卉示範溫室。“這裡有花卉綠植等100多個品種,每天都有許多居民、游客和商戶來選購,生意很好。”溫室老闆李婷説。

  工作人員在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採摘西紅柿(2018年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吃着甜甜的草莓,看著各種盆栽花草爭奇鬥艷,讓人感到春意盎然,全然忘記了自己身處“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

  “阿里現在不僅可以種樹,還能生産西瓜、草莓等水果和蔬菜,到了旺季,能供應阿里六成以上的市場需求。”園區負責人劉江自豪地説,“這果蔬的清香,既是現代農業科技的‘味道’,更是奮鬥者追夢和高原幸福新生活的味道!”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68112862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