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4/ 22 22:05:04
來源:新華網

瀕臨滅絕的植物如何保護利用?——山東豐富林草種質資源多樣性見聞

字體:

  新華社濟南4月22日電 題:瀕臨滅絕的植物如何保護利用?——山東豐富林草種質資源多樣性見聞

  新華社記者邵琨、張武岳

  在泰山的一處山崖上,生長着一種春天開白花、秋天結紅果的植物——泰山花楸。泰山花楸對生存環境十分挑剔,喜歡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間懸崖上。

  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副主任解孝滿説:“這是山東特有的珍稀瀕危樹種,目前僅發現1棵野生植株。”

  為了繁育保護這一珍稀瀕危植物物種,擴大種群數量,山東省自然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到野外採集種子,在實驗室內攻克一系列難題,成功繁育出了泰山花楸。

  解孝滿介紹,與泰山花楸類似,嶗山梨也是山東特有樹種,目前只發現3棵。它們都含有豐富多樣的基因,可以用來豐富“糧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油瓶子”“藥罐子”。人類對它們的研究利用還遠遠不夠,很多功能價值待挖掘,但首先要保證能把它們留下來。

  在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的一個智能溫室裏,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打理着人工繁育的林木幼苗。“這幾年成功繁育了泰山花楸、嶗山溲疏、紫椴等珍貴樹種,並在嶗山、昆崳山、泰山等適生地野化回歸。”解孝滿説。

  讓這些樹種成功野化回歸併不容易。每隔一段時間,工作人員都要爬到泰山上,觀察記錄泰山花楸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狂風暴雨或是冰雹過後,工作人員也要去看看它能否經得住這些極端天氣的考驗。

  “要不時查看他們的高矮、粗細,有沒有長葉子,研究溫度、雨水、光照時長等對它的影響如何。最重要的是看看它是不是還活着。移栽了百十棵,存活的還有17棵。”解孝滿説。

  “十三五”期間,山東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林草新品種179個,省級林木良種203個,突破了84個珍稀瀕危等野生植物和26個重要栽培樹種的繁育技術瓶頸。

  近兩年,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共組織29支收集隊伍,累計行程14.5萬千米,以暖溫帶及華東地區為重點區域,在全國範圍內收集種質資源。截至目前,這裡保存着2萬多份種質資源,構建起了原地、異地和設施保存相結合的保存體系。

  陽春四月,在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的一個設施保存庫中,幾名穿着羽絨背心的工作人員正將新收集的種子挑選出來,裝到密封的小玻璃瓶中。玻璃瓶內還有一個硅膠包。解孝滿介紹,保存庫常年溫度15℃,相對濕度15%。採集回來的種子經過自然乾燥,達到安全含水量後再封存。如果達不到含水量要求,硅膠包會變色,我們就會及時採取措施。

  在這裡,一份種子一般最少需要保存5000粒。每隔一兩年,工作人員還會測試保存種子的活力,發芽率、成活率達不到要求的,及時補充更新。

  這座“種子方舟”旁,能容納70萬份種質資源的新存儲庫正在建設中。“這裡不僅能保護生物多樣性,還能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可能。”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主任李文清説。

【糾錯】 【責任編輯:吳咏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8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