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4/ 05 16:39: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福安何以安——滇池邊的“拯救老屋”行動

字體:

  新華社昆明4月5日電 題:福安何以安——滇池邊的“拯救老屋”行動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龐明廣、王明玉

  春天裏,萬物生長。在滇池東南岸的昆明市晉寧區福安村,這座形成於明代的古村落也在煥發生機——當地政府聯手高校以“拯救老屋”為抓手,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

  從昆明主城區出發,不到一小時就到了古樸恬靜的福安村。遠遠望去,這是滇池邊的一個普通村莊,地裏的大棚種着花卉、蔬菜,村民自建的紅磚樓房一棟挨着一棟。

  走進村裏,卻別有一番洞天——青石板路磨得光亮,一叢叢小花在路邊嬌艷綻放,“一顆印”老宅子、傳統夯土房散佈在紅磚樓房之間,古樹、古巷、古寺、古井,無不訴説着這座村莊的過往。

2022年4月4日,孩子們在福安村口玩耍。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我們村2013年就入選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福安村黨總支副書記趙雲説,全村有20余座較為完整的滇中“一顆印”結構傳統民居。

  早些年,隨着花卉、蔬菜種植業的興盛,發家致富的村民陸續搬出老房子,蓋起了兩三層的紅磚樓房,有人因為宅基地緊張,還動過把老宅拆除重建的念頭,一些老房子年久失修,被視為村莊發展的“雞肋”。

  2019年,福安村入選中國農業大學-昆明市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區。“將古村落打造成花巷引客流入村,將村內閒置資産通過流轉盤活打造成業態,實現城市動能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這是城市驅動鄉村振興的核心含義。”項目負責人、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李小雲説。

  一個傳統村落的保護行動就此拉開帷幕。在中國農業大學專家指導下,福安村首先整治村容村貌,古巷道鋪上了青石板,村內溝渠重新清挖規劃,種植花草美化環境。目前,全村600余戶住宅的污水管網覆蓋率約80%,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2022年4月4日,福安村裏的孩子在玩耍。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盤活資産資源才能增強“造血”功能。福安村先後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昆明古村六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已和村民簽下5座古民居的15年期限租借協議,由村集體出資對古民居進行保護修繕,再引入第三方運營,打造民宿、餐飲、手工藝品製作等業態。

  村民姚其林家的老屋是福安村改造的第一座傳統民居。這座建於清末的老宅子是典型的“一顆印”傳統民居。20多年前,姚其林家及另外兩家搬走後,老屋一直空着,日漸破敗。2020年,這座老屋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從一家人的記憶成為一個村的文化窗口,還掛牌設立了專家工作站。

  一邊是鄉愁,一邊是煙火氣。姚其林還經營着一家在當地小有名氣的豆腐坊,過去一天頂多賣300公斤豆腐。福安村改造後,他家的豆腐直接供應給村裏3家農家樂,不少游客還慕名上門購買,銷量翻了一番。

  為打造統一風貌,福安村還由村集體出資,動員村民把自建房的外墻刷成和老屋相近的朱褐色,新房老宅錯落有致,鄉村文化的名片也擦得更亮,從周邊城市前來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米花糖、土鍋酒、刺繡等也成為特色伴手禮。

2022年4月4日,游客在福安村游覽。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2020年7月,大學畢業生惠敏應聘為福安村新設置的“鄉村CEO”,開啟了自己和村莊的共同成長之旅。“讀書的時候,我從未想過以這種方式建設家鄉。”惠敏的家就在3公里外的晉寧區上蒜鎮金砂村。

  自2019年11月以來,晉寧區統籌各級各類資金2000余萬元用於福安村的鄉村振興工作。2021年10月,福安村還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呈現出“文旅共生、農旅融合”的良好態勢。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施“拯救老屋行動”,這更提振了村民的信心。“破敗雜亂的老房子變成了鄉愁的寄託、增收的寶貝,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約1.78萬元,現在又有13戶村民提交修繕老屋的申請。”趙雲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109112853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