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2/ 07 15:22:53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丨一個呂梁山村的“微笑曲線”

字體:

  新華社太原2月7日電 題:一個呂梁山村的“微笑曲線”

  新華社記者魏飚、解園、柴婷

  正月裏的後加樓村,氣勢磅薄的晉南威風鑼鼓又響了起來。村民們聚在一起,正在為正月十五鬧紅火排練著。

  “現在人們有錢有閒,日子越過越有盼頭,越來越多人加入鬧紅火的隊伍。”村支書陳華偉説。

  山西省汾西縣後加樓村位于呂梁山南麓,村子取名“加樓”既因為呈階梯狀的地形,更寄托著人們對村子“更上一層樓”的美好期盼。不過,由于山大溝深,村裏土地零散且貧瘠,種地甚至會賠錢。在上世紀發現了淺層煤炭後,開煤礦、煉焦炭一時成了“搖錢樹”,村裏人都在參與。

  “那是一段輝煌而短暫的過去。”村民陳金友回憶説,當時的後加樓村幾乎家家有彩電、冰箱、摩托車,越野車都有二十多輛,遠近村子的姑娘都願意嫁過來。

  “最多的時候有來自四川、陜西、山東等地的2000多外地人來打工,下班高峰期,村裏的主街熱鬧得像條商業街,商店、飯館隨處可見,還有四五家錄影廳。”後加樓村所在的永安鎮黨委副書記馬劍宇説。

  腰包鼓了,但村裏的環境卻不斷惡化。小煤窯和煉焦爐排出的煙塵黑壓壓地罩著村子,看著壓抑,聞著也嗆人。“根本不敢穿白色衣服,一天就黑了。”67歲的柏瑞芳回憶説。

  隨著國家推動小煤窯關停,不到一年時間,後加樓村靠煤炭集聚的人氣就衰落了,村裏人又過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生活水準直線下降。

  變化始于2013年。當年,山西省科技廳的扶貧工作隊來到後加樓村,在實地考察之後,隊員們發現這裏地處水果種植的“黃金緯度”,加上山區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玉露香梨。

這是山西省汾西縣後加樓村盛開的梨花。(受訪者供圖)

  從種樹到收獲,一般需要4到5年時間。在此期間,村民們在領取土地流轉費的同時,還可以到果園打工,平均年收入能有2萬余元。2018年挂果後,扶貧工作隊不僅通過認領梨樹的方式幫助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還搭建了“星創天地”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在培訓、銷售、資訊交流等環節為村民提供幫助。

  在玉露香梨産業的帶動下,村民們的收入增加了,村裏的環境也大為改善。每年春暖花開之際,山坡上白色的梨花和黃色的油菜花漸次開放,吸引不少美術愛好者前來寫生。

  去年10月,山西多地遭受秋汛,永安鎮受災較重,房屋倒塌、莊稼被淹、交通阻斷……全鎮有三分之一居民被緊急轉移。

  陳金友一家人在附近的集中安置點住了18天,不僅有吃有住,還有培訓課可以上。災情過去後,村裏很快送來了水泥和磚頭,陳金友雇人把家裏開裂的墻體加固好,現在已幾乎看不出受災的痕跡。

  “幸運的是,我管護的50畝玉露香梨基本成熟,收入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陳金友説,去年在梨園打工收入能有5萬元左右。新的一年,他希望再管護25畝梨樹,預計能增收2萬多元。

在山西省汾西縣,農技專家在教村民如何對梨樹進行疏花。(受訪者供圖)

  陳華偉説,雖然受災,但靠著村民們勤勞的雙手,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這些年後加樓村的發展,就像是一條‘微笑曲線’。一年後再來村裏,肯定又不一樣了。”陳金友告訴記者,他對後加樓村的未來充滿希望。

【糾錯】 【責任編輯:吳咏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3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