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1/ 12 19:16: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情暖震區:青海門源6.9級地震救援記

字體:

  1月9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馬營村,牧民準備牧草喂羊。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新華社西寧1月12日電 題:情暖震區:青海門源6.9級地震救援記

  新華社記者

  8日凌晨1時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發生6.9級地震。此次地震涉及青海省3個市州6個區縣32個鄉鎮,波及甘肅等地。

  青海省有10名群眾因災受傷。僅在門源縣,有12個鄉鎮,105個村(社區)及種馬場、浩門農場1513戶13377人受災。

  災情就是集結號,各方專業救援力量快速反應,勇敢“逆行”。迷彩綠、太陽紅、火焰藍……平凡而艷麗的色彩,匯成一條條希望之舟,在滔滔浪涌中築起堅不可摧的生命線。

  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政府大院,工作人員煮粥準備派發給群眾。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溫暖的爐火讓寒冬不再漫長

  地震五天后,記者再次走進牧民甫沙保家中,眼前已是另一番景象。從滿是裂痕的房屋裏搬出,他們住進了政府搭建的帳篷。

  帳篷內爐火正旺,奶茶飄香。甫沙保一家五口人正圍着火爐吃飯。掀開帳篷門簾,三五成群的藏羊在草原上覓食,靜謐地讓人忘卻這裡曾發生地震。

  回憶起地震時的場景,甫沙保雙眉緊蹙,“房子天花板掉落,我們不敢回去,在屋外凍得發抖。”甫沙保嘆了口氣,“幸好政府第一時間送來了帳篷和煤炭,讓我們睡了一個暖和覺。”

  地震當天正值“三九”寒冬首日,在離震中最近的門源縣皇城蒙古族鄉,最低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

  震後,青海立即啟動重大地震災害級應急響應。滿載着煤炭、帳篷、棉被、電熱毯等救災物資的車輛從各地“接力”出發,奔赴一線。

  地震中,各民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皇城鄉海拔超過3200米,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有蒙古、藏、回、土、漢等多個民族。在蒙古族牧民扎不拉臨時居住的帳篷前,來自門源縣青石嘴鎮的回族群眾馬金天將數箱方便麵、飲料等物資卸下。

  “看到你們受災,我們感同身受,大家攜手一定會渡過難關。”馬金天説。

  震後第三天恰逢臘八節。一大早,皇城鄉政府院內粥香撲鼻,用小麥、牛肉等食材熬製的臘八粥被送往受災牧民家中。

  “希望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能驅散冬日裏的嚴寒。”門源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主任李旭明説。

  1月9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馬營村,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門源縣供電公司共産黨員服務隊隊員李文科檢查電路。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星辰下的微光照亮回家路

  光是希望,是指引回家的路。在廣袤的草原,牧民家的燈光讓人心中倍感溫暖。

  震後,門源縣公安局皇城鄉派出所緊急出動,警車奔馳在鄉間道路上。

  從平整的公路,到崎嶇的土路,再到茫茫草灘,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等應急救援車輛疾馳而過……一道道微光劃破黑夜,照亮草原,凝聚成震區牢固的防線。

  地震時,東灘村牧民董基軍在熟睡中被驚醒,他趕緊拽着兒子從房裏跑出來。“看到遠處閃動的警燈,我們立馬心安了。”

  皇城鄉是純牧業鄉,全鄉共有1971名牧民。

  地震後,皇城鄉馬營村牧民索南多傑心中牽掛着另一個“家”,趕忙開車前往20公里外的夏秋草場。“我們現在住在冬窩子,震中所在地是牧民的夏窩子,我要去看看那裏的受損情況。”

  在離皇城鄉50多公里外的門源縣城,有一群孩子等待回家。

  地震當晚,海北州第二高級中學的操場上站滿避險的學生。孩子們裹着厚棉被,老師拿着擴音器,讓學生們不要恐慌,並囑咐他們乘坐政府統一安排的公交車,有序離開學校。

  8日6時許,最後一輛載着學生的公交車安全抵達離縣城72公里的珠固鄉,全縣住校生全部安全疏散,返回家中。

  地震致青海電網313個&區、2833戶客戶停電,國家電網青海電力公司組織力量及時搶修。目前,震區全部恢復供電。

  當電燈重新亮起,牧民尖木參難掩心中的歡喜。“電來了,家中照明取暖不再發愁。”

  入夜,震區天空佈滿星辰,牛羊入圈,遠處傳來陣陣犬吠,救援車輛依舊奔赴在路上……

  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馬營村,牧民給羊羔喂奶。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暖陽如故,草原育新

  9日清晨,在皇城鄉馬營村,岡巒起伏的牧場上,陽光越過雪山,為覓食的羊群鍍上金色。

  新年伊始,正是草原上生産冬羔的時節。馬營村牧民賀才姐坐在帳篷前,拿起奶瓶,給懷中的羊羔喂牛奶。賀才姐笑着説:“這只小羊是地震當天出生的,特別乖巧,就像我的孩子。”

  強震襲來,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以及災區群眾積極自救下,震區災損降至最小,生産生活秩序迅速恢復正常。

  皇城鄉鄉長阿杏仁説:“如此高強度地震,災損不是很大,一方面得益於近年來脫貧攻堅中高度重視住房安全,此外,政府和百姓災害應對能力和自救能力不斷提升。”

  茫茫草原,白雲悠悠,一抹“紅”行進在泛黃的草場上。黨員幹部迎着寒風與時間賽跑,在震區最複雜的點位當先鋒,打頭陣,成為震不垮的“主心骨”。

  在牧民差毛家,馬營村黨支部書記萬瑪才讓穿着印有“黨員先鋒隊”字樣的紅馬甲,仔細排查住房安全隱患。

  屋外,國網青海電力公司共産黨員服務隊的李文科穿戴好腳扣,爬上電線桿,檢查配電箱裏導線連接情況。

  眼下,門源縣城恢復了往日的熱鬧,餐館、超市照常營業。對於這座經歷地震考驗的小城而言,災難似乎只是生活中的“插曲”——街道上,購置年貨的群眾戴着口罩,穿梭在挂滿春聯、燈籠的紅色“海洋”裏,地震並沒有沖淡年味。

  超市內,市民李林梅帶着孩子採辦年貨。“這是地震後第一次出門,祈願一切順利,家人平安。”

  門源縣委書記孫繡宗説:“要讓群眾過一個溫暖的冬天、祥和的春節。”目前,門源縣正有序做好救災物資發放、災情核查上報、災區排危除險、防範次生災害等工作,全力以赴取得抗震救災勝利。

  地震總會過去,家園終將安寧。

  皇城草原上,俊逸的浩門馬昂首奔馳,揚起一路風塵。馬群前方,屹立三百年的永安古城安然無恙,一如它的名字一般——巋然不動,永遠安寧。(記者李琳海、張龍、李寧、柳澤興)

  1月8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馬營村,海北州消防救援支隊隊員入戶排查。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月9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馬營村,村黨支部書記萬瑪才讓(右一)在村民家中排查住房安全隱患。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60112825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