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2月5日電(記者阮周圍、張格)琉璃耳環、銅煙袋、銅紐扣……記者5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湖南省衡山縣長江鎮陽田村四組發現57座清代墓葬,目前正開展文物修復保護工作。
為配合白果至南嶽高速公路的建設,經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今年8月至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陽田衝黃氏家族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本次發掘清代墓葬57座,出土陶瓷器、銅器、琉璃器等文物105件,包括92件釉陶罐、1件青花碟墓誌、2件琉璃耳環、2件磚墓誌、7個銅紐扣和1件銅煙袋等。
白南高速考古項目現場負責人楊寧波介紹,此次發現的57座清代墓中絕大多數墓葬方向一致,排列有序,部分墓葬保留墓碑,年代最早的是康熙四十一年墓。這次發掘的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其中磚質墓誌和青花碟墓誌銘在清代墓群中較少見。
同時,絕大多數墓葬的兩壁有壁龕,壁龕內各置一黑釉陶罐,罐內裝有稻穀,當地俗稱“糧壇”。專家介紹,在墓葬中存放五穀等糧食是從漢代以來就已流行的葬俗,南北朝時期還出現了專門用於隨葬的穀倉罐。
“陽田衝清代墓群的發現,為了解我國江南地區清代的喪葬習俗和區域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楊寧波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