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9/ 17 19:44:0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和人民在一起丨走出致富路 過上好日子

字體:

  “山溝溝能走出致富路、過上好日子,靠的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這裏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應該能做到。”

  9月14日,正在陜西榆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綏德縣郝家橋村,鼓勵鄉親們繼續發揚優良傳統,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敢為人先、奮力拼搏,努力把郝家橋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楷模。

  2020年全國兩會“下團組”時,習近平向委員們回憶起40多年前在陜北農村插隊時與村民的一段難忘對話。

  “我那時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什麼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們講了幾個心願。”

  委員們紛紛放下筆,專注傾聽。

  “第一個目標是希望不再要飯,能吃飽肚子。別管吃什麼,半年糠菜半年糧也好。再進一步,當地的土話叫吃‘凈顆子’,就是能吃上純高粱米、玉米面。第三個目標,他們認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説是‘下輩子的願望’。”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講述了鄉親們的心願。

  40多年後,鄉親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山溝裏把溫棚建,荒山變成花果園,修學校、幼兒園、老年人修個幸福院……兩不愁三保障,家家戶戶過小康。” 郝家橋村村民自編的順口溜生動描繪了陜北鄉村的巨變。

  “看到你們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人丁興旺,我感到很欣慰。”在郝家橋村,總書記走進村民侯志榮家,和他話起了家常。

  侯志榮一家曾經因病致貧。前幾年,侯志榮住的窯洞歷經風吹雨打,成了危房。

  “我現在已經脫貧了,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吃穿不愁,特別幸福。”如今,侯志榮一家人住進了堅固敞亮的石窯房,窯內幾盆鮮花傳遞出主人對美好生活的情趣。

  黨的十八大以來,郝家橋村成立了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建成了生態果園、溫室大棚,湖羊和生豬養殖場、光伏電站等,形成了集現代農業、規模養殖、光伏發電、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特色産業體係。

  陜西歷史悠久,文化遺産豐厚。綏德是黃土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孕育發展了優秀的民間藝術。

  綏德平安書、剪紙、民歌、泥塑、陜北秧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現了陜北人民的熱情、質樸、豪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亢嘹亮、深情悠長,陜北嗩吶奏響了黃土高坡上的幸福旋律。

  “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在陜西綏德地委舊址,一面2米多高的展架格外醒目,上面展示著毛澤東的題詞。習近平總書記在地委舊址參觀專題展陳時指出:

  “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是贏得了民心,是億萬人民群眾堅定選擇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要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擲地有聲的話語,回蕩在黃土高坡,也鼓舞著中國廣袤土地上的億萬百姓。

  監制丨王姍姍 張鷗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楊彩雲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109112787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