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科學盯上量子物理學-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0 14:28:32
來源:參考消息網

偽科學盯上量子物理學

字體: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 據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10月2日報道,從某些神秘療法到所謂的量子療愈,最複雜的物理學理論竟成了兜售神奇藥物的噱頭。這就是有關量子的“一派胡言”的運作方式。

  傳説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一世因不堪當時數學的複雜性,曾向著名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詢問:除了通過緩慢研讀巨著《幾何原本》之外,是否存在更簡便的幾何學習途徑。歐幾裏得帶着幾分同情回答道:“幾何學沒有捷徑可走。”儘管這個故事可能是杜撰的,卻生動揭示了一個現實:我們總渴望找到不費吹灰之力達到目標的捷徑。

  這種捷徑的追求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都能看到,例如我們希望不改變飲食習慣或不堅持鍛煉就能減肥。然而,這種傾向也可能導致某些人利用我們的脆弱心理牟利。例如,有人兜售疾病的“神奇療法”,承諾提供輕鬆快捷的解決方案,而非基於科學證據、可能漫長甚至痛苦的常規醫療手段。

  在虛假承諾和毫無根據的療法氾濫的背景下,偽科學的支持者運用語言策略,使其主張顯得比實際更具可信度和科學性。通過精心混用科學術語與修辭技巧,他們成功營造出合法性的假象,足以欺騙那些不熟悉科學方法或相關學科具體細節的人群。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常規認知退居幕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看似由宇宙在爆發時隨心所欲制定規則的場景。

  這裡正是所謂的“量子胡言”的溫床,這個術語描述了對量子原理的誤用與曲解,其最危險的表現可能出現在健康與精神福祉領域。

  互聯網和市場充斥着各種標榜“量子”“量子能量”“量子振蕩”等花哨名號的飾品、手鏈或礦石,被吹捧為改善健康或提升生活質量的靈丹妙藥。但現實是這些都是騙局。電影、漫畫和書籍中對量子力學的呈現方式也良莠不齊。內容創作者常常將量子物理作為敘事工具,用來解釋無法解釋的現象,或為故事增添神秘感和複雜性。

  偽科學的量子術語不僅缺乏科學嚴謹性且具有欺騙性,更構成切實且潛在的危害風險。它可能侵蝕公眾對真實科學及其研究過程的尊重與理解,助長非理性信仰與迷信的蔓延。此外,其濫用可能利用人們尋求複雜問題簡單解決方案時的無知與易受影響性,使他們面臨欺詐、欺騙或傷害的風險——尤其在健康領域,後果可能極其悲慘。必須對量子偽科學進行批判性分析,以紮實的科學教育和建設性懷疑態度加以應對,並明確區分其與真正科學的界限。

  研究結論十分明確:量子物理學不存在捷徑。唯有經年累月的鑽研與高階數學訓練,方能真正接近該學科的本質。正如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默裏·蓋爾曼所言,量子力學是一門“神秘而晦澀的學科,我們無人真正理解其本質,卻懂得如何利用它”。請謹記另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的箴言:“保持開放心態,但別敞開到讓大腦掉出來。”(編譯/劉麗菲)

【糾錯】 【責任編輯:郭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