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筆樓丨給“三招搞定糖尿病”的“網紅醫生”治治“流量病”-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01 11:23:37
來源:新華網

千筆樓丨給“三招搞定糖尿病”的“網紅醫生”治治“流量病”

字體:

  

  “三招搞定糖尿病”“來預約針灸,可根治白內障”“點擊直播間鏈結,領取定制中藥”……某些社交&&上,一些所謂的“網紅醫生”,有的打着科普的幌子嚇唬病人、推銷“神藥”;有的打着祖傳的旗號,自稱包治百病、無所不能;有的號稱專家權威,擦邊色情、收割流量……

  這些“網紅醫生”,以治病救人之名,行流量變現之實,坑害患者、玷污醫衛行業聲譽、敗壞網絡生態環境,需要下猛藥治治他們的流量沉疴。

  記者在某社交&&看到,一名自稱“某醫院內鏡中心主任”的網絡博主,把很多人常見的胃脹、反酸症狀説成是“很危險”,馬上就有性命之憂。

  另一名博主在直播間推銷一款治療失眠的“神藥”,宣稱“醫院不讓説,今天我破例公開”,藥效好得“白天不要吃,怕你睡不醒”。

  記者根據名稱搜索,發現其所謂治療失眠的“神藥”,不過是一種保健品。而且這名“神醫”在直播間售賣的價格,比網絡藥店高出不少。

  另一名網絡博主自稱“疼痛科專家”,&&認證裏頭銜一大串。當記者點擊進入其“線上問診”頁面,幾句話之後就開始勸導記者掏錢買藥。

  這些活躍的“網紅醫生”,自稱“專業醫生”或“祖傳中醫”,説自己治愈過多少“疑難雜症”,既不用望聞問切,也不用儀器檢查,就斷言患了什麼病,向網民售賣各種“神藥”。

  個別“網紅醫生”賬號還以所謂科普的名義,大講“男科”“婦産科”“泌尿科”“肛腸科”,擦邊軟色情,收割流量,污染網絡風氣。

  這些“網紅醫生”,有些是註冊的真醫生,有些只是在醫院上班的護士或技師,更多的則是冒牌貨、假醫生。但在網絡&&上,這些人身上穿着白大褂,嘴裏飆着醫學名詞,是不是名副其實的專業醫生,普通網民難以分辨。

  互聯網診療活動,國家嚴格實行准入管理。根據《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只有具有相關資質並獲主管部門審核的醫療機構,才可以開展互聯網診療。具有行醫資格的醫師,需要所執業註冊的機構同意,才能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3年發布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

  對照這些規定,不少所謂的“網紅醫生”的行為,明顯涉嫌違法違規。

  對於具有行醫資格的“網紅醫生”來説,很多人將科普與問診、治療混為一談,名義上是在科普,實際上是在問診和治療,甚至在直播中誇大其辭向網友推銷藥物或保健品,已經涉嫌違反《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和《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對於只是護士、技師的“網紅醫生”來説,由於並不具有網絡問診、治療資格,在網上開展實質性的診療活動,不僅涉嫌違反互聯網診療活動有關規定,還明顯超出專業職能範圍,有滑向“非法行醫”的危險。

  對於冒牌的“網紅醫生”來説,打着科普或養生的旗號,蹭醫生的流量帶貨牟利,則涉嫌坑蒙拐騙,給消費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不論是“真醫生”的違規互聯網診療行為,還是“假醫生”的招搖撞騙、偽科普直播,都離不開利益驅使,讓原本救死扶傷的神聖職業,變成坑害群眾的流量密碼。

  整治“網紅醫生”流量沉疴,是規範互聯網診療活動、維護行業正常秩序的基本要求,更是守護廣大醫護人員名譽形象、呵護億萬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重要保證。

  國家衛健委近來表態,一些“網紅醫生”的行為嚴重違反互聯網診療管理和廣告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將加大互聯網健康科普亂象的整治力度。

  明確科普與問診有別,持續開展整治管理。引導網絡醫生強化自律,嚴格規範個人網絡行為,不能借科普的名義問診,也不能為了利益誇大患者病情,更不能借醫生的名頭高價帶貨。

  相關社交&&不能奉行“流量至上”。要完善醫療健康類賬號的身份審核,別讓“&&認證”走過場,淪為行騙者的道具“招牌”;進一步優化算法,強化內容審核,堅決封堵假冒醫生變相發布違規內容,決不為坑人牟利的視頻傳播提供便利。

  市場、網絡等行業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協同,對醫學相關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加強監督,嚴查借科普之名行互聯網診療之實,堅決剎住借醫生名義坑害群眾利益的“網紅醫生”亂象。

  順應網友對生活質量和健康醫學知識日益增長的需求,進一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加大權威網絡醫療科普建設力度。只有讓真科普、真診療的“苗”更加健壯,“網紅醫生”亂象的“草”才會枯萎消失。

  策劃:令偉家

  統籌:何險峰、李代祥、劉雅萱

  記者:姜偉超、張玉潔

  題圖漫畫:潘紅宇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