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色情”“霸凌”等內容 警惕不良動畫短劇侵蝕未成年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4 11:10: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充斥“色情”“霸凌”等內容 警惕不良動畫短劇侵蝕未成年人

字體:

  “雄性每婚配一次,便會在項鏈上加一顆獸牙。牙越多,代表寵幸過的雌性越多……”這是一條在短視頻&&熱播的動畫短劇開場白。該劇以“一女五獸夫”為噱頭,單條播放量已突破三千萬。

  暑期孩子觸屏時間激增,不少家長反映,一些動畫短劇低俗化、暴力化傾向明顯。記者調查發現,自去年以來,動畫短劇異軍突起,其中不少“霸總”“重生”等“爽感”劇本,甚至還暗含色情、暗黑等內容,此類短劇採用動畫包裝,極易進入未成年人視野,帶來不良影響,亟須加強監管力度。

  粗製濫造

  多改編自微短劇或網絡小説

  “一開始以為在看動畫片,結果聽到‘圓房’‘寵幸’之類的詞。”廣西南寧一名5歲孩子的家長王女士向記者反映,暑期孩子在家“刷視頻”時間增加,發現孩子刷到了一些看似是動畫片,但內容非常“成人化”的視頻。“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看了很久,之後還時不時重復裏面的&詞,還説想再看。”她説。

  記者發現,近年來,在短視頻&&出現了大量動畫視頻,其中一些動畫內容具有明確主題,主線、情節連續完整。數據顯示,僅在抖音&&,話題標籤#沙雕動畫累計播放量高達2681.6億次,話題標籤#蝦仁動畫的累計播放量也達到428億次。

  “這類動畫短劇大多改編自爆款微短劇劇本或網絡小説,創作者只需購買素材包,借助AI工具就能快速製作。有的素材包幾十元就能買到,還可以反復利用。但由於製作粗糙,只能在‘內容’上‘下功夫’,多是一些博眼球的誇張劇情。”某頭部微短劇企業負責人&&,這種輕資産、易操作的製作模式,為更多創作者提供了入局機會,一些公司為了不錯過動畫短劇的潛在市場,也在嘗試將真人短劇動畫化。

  記者在多個視頻&&搜索發現,一些動畫短劇暗含“擦邊”等內容,語言低俗。諸如《妻主蘇瑤》“一妻多夫”的設定正是動畫短劇題材選取的代表,記者觀察發現,動畫短劇題材多追求新鮮刺激,“重生復仇”“人獸戀愛”等設定屢見不鮮,不少故事推進中常刻意製造衝突。《我每天征服一個美女》是抖音播放量較高的動漫短劇,其中包含大量突出成人身體特徵的“擦邊”畫面以及色情隱喻,同時,“小雜種”“踏馬”等低俗詞彙也頻繁出現在劇情對白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動畫短劇暗含校園霸凌、暗黑、恐怖等傾向。如有的故事反復渲染村民將一名18歲少女丟入萬蛇坑産卵的情節,畫風詭異恐怖;有的表面是妹妹被校園霸凌後復仇的故事,但其解決方式卻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帶領病友“以暴制暴”。

  算法圍獵

  以“類兒童內容”進入推薦池

  多項數據顯示,青少年群體是微短劇的重要用戶。近年來,為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各&&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微短劇進行下架。多位受訪專家提示,動畫短劇披着動畫外衣,極易被未成年人“捕捉”。

  “動畫片往往被視為兒童友好型産品,但動畫短劇背後卻是成人導向的敘事。”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説,“霸總復仇”“豪門恩怨”的情節通過動畫形式包裝,巧妙規避了內容審查,“雖然這些動畫未明確標注面向兒童,但包裝手法降低了識別門檻,一旦進入兒童視野,相關價值風險便會下沉。”

  記者觀察到,儘管多數&&設置了“青少年模式”,但一些家長反映,因為界面內容太單調,對少年兒童的吸引力有限。令人擔憂的是,即便啟用該模式,部分動畫短劇仍借助“類兒童內容”標籤進入算法推薦池。

  廣西師範大學學前教育係副教授周英指出,一些短劇團隊本來就以“沉迷機制”為導向設計內容,節奏快、反轉多,依賴懸念與連載製造持續刺激,“這種快感結構容易誘發心理依賴,孩子若接觸此類內容,往往停不下來,極易陷入被動接受、缺乏思辨的沉浸狀態。”

  更讓人擔憂的是,價值觀錯位的悄然滲透。“一些動畫短劇看上去畫風清新,實則三觀扭曲。”姚華等受訪專家&&,當前部分動畫短劇在敘事結構和語言表達上不斷向成人邏輯靠攏,兒童過早接觸諸如“權力”“財富”的話題,不利於健康世界觀的塑造。多位受訪人士指出,這類動畫短劇核心驅動是市場博弈,在缺乏有效內容把關與價值導向的情況下,這些披着童趣外衣的“變種邪典”極易侵蝕兒童的情感生態與認知方式。

  強化監管

  合力築牢青少年成長“防護網”

  受訪專家認為,當前微短劇市場正處於精品化和價值引領的轉型期,但動畫短劇卻成為一股“逆流”,存在“畫質差”“三觀無”等問題。應盡快明確該類短劇監管模式,強化&&責任,並呼籲學校和家長多方協同,共同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

  ——構建分級分類監管體系。根據監管要求,微短劇按總投資額度分類分層進行審核,投資額在30萬元以下的微短劇,由播出或為其引流、推送的網絡視聽&&履行內容管理職責。動畫短劇製作成本很低,且製作企業多為動畫小作坊和個人工作室。記者在短視頻&&瀏覽多部動畫短劇發現,大部分並無備案。業內人士透露,不少連載動畫因不含有付費、廣告植入等商業模式和不連續的故事情節,而處於短劇和短視頻之間的模糊地帶,給監管帶來挑戰。周英表示,針對動畫短劇應盡快&&更嚴格的監管細則,加大對低質內容和惡劣商業行為的打擊力度。

  ——強化&&責任。內容&&作為傳播渠道,必須承擔主體責任,在技術和運營層面建立兒童保護機制。姚華建議,不僅應強制要求創作者標注內容適用年齡,還應在播放前插入如“本劇含成人主題,需家長陪同觀看”等提醒。周英認為,當前青少年模式內容單一,吸引力不足,應鼓勵優質內容創作,引導&&加強青少年模式功能建設。

  ——加強宣傳引導,建立家校協同機制。受訪專家&&,家長是兒童網絡內容的“守門人”,應提升數字監護能力,並通過親子共同觀影,引導孩子對優質內容進行討論。學校則應將“微短劇批判性觀看”納入信息課程,培養媒介批判思維,從根本上構築未成年人步入網絡空間的“防護網”。(記者 吳思思 陳露緣 趙歡)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