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丨“認養黑豬”就“返利”? 警惕新型網絡傳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4 10:39:54
來源:新華網

新華調查丨“認養黑豬”就“返利”? 警惕新型網絡傳銷!

字體:

  新華社成都6月14日電 題:“認養黑豬”就“返利”? 警惕新型網絡傳銷!

  新華社記者吳光于

  花5000元“認養”一頭黑豬,之後每天都有“返利”;若發展新會員,可獲得新會員認養金額20%的“返利”……靠這種方式,一個名為“禾元農場”的App兩年收取會員資金4億多元。

  不久前,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人民法院對這起新型網絡傳銷案件公開宣判,24人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獲刑,其中傳銷組織頭目劉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80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不少不法分子打著“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等旗號,通過所謂的“認養”大搞網絡傳銷,值得警惕。

  “認養黑豬”背後是傳銷

  2022年11月,石棉縣公安局辦證中心接待了一名辦理港澳通行證的男子姜勇(化名)。40多歲的姜勇家在農村,沒有出境或出國經歷。他説通過投資“認養黑豬”項目賺了錢,有些“港股”需要去香港變現。

  這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幾經詢問,姜勇向民警展示了手機裏一個名為“禾元農場”的App。姜勇説,他通過該App“認養黑豬”獲得收益:投入5000元兌換5000“認養券”認養一頭黑豬,&&會按照每頭豬8000“認養券”的價格分200天“返利”,即每天每頭豬返40“認養券”。老會員發展新會員後,系統會按照新會員投資金額的20%對老會員“返利”。系統還會根據會員級別獎勵“港股股票”。

  姜勇先後“認養”了41頭黑豬,共計投入20.5萬元,發展了5個會員。他的“個人資産”裏有總計價值49萬元的“返利”,但此前只提現了8萬多元,還有大量“返利”因折算成“港股股票”未能變現。

  但姜勇從來沒有開設過港股賬戶,“港股股票”從何而來?

  “我們判斷,這是&&為了拖延提現設置的障礙和話術。這極有可能是打著‘黑豬認養’旗號的網絡傳銷。”石棉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朱明偉説。

  2023年5月6日,雅安市、石棉縣兩級公安機關決定成立專案組立案偵查。

  辦案民警發現,“禾元農場”的背後是一家名為“龐博集團”的公司。該公司主要人員曾在貴州因從事傳銷活動被打擊過,2021年換了個“馬甲”捲土重來。

  這是案發前“龐博集團”設立在成都的“運營中心”。(雅安市公安局供圖)

  傳銷團夥將傳銷市場分為華南、華北、華中、華東四大片區,又在四大片區下設立“運營中心”。兩年時間裏,線上線下發展會員100多個層級5萬餘人,成員遍及全國27個省份。共收取會員資金超4億元,其中投入最多的超過百萬元,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在初期獲得少量提現後加大投入,最終血本無歸。

  新型傳銷背後藏套路

  謊稱國家政策支持,大肆發展下線,想方設法規避法律風險……辦案民警&&,當前傳統的線下聚集式傳銷已逐漸銷聲匿跡,但一些網絡傳銷玩起了“新套路”。

  這是龐博集團的宣傳PPT。 (雅安市公安局供圖)

  ——以“國家支持”名義,拉大旗作虎皮。該起案件中,傳銷團夥通過誇大公司實力,編造國家對公司開展的“黑豬認養”項目的扶持政策,吹噓公司上市前景,並通過各種方式對會員“洗腦”。

  ——誇大實體産業,騙取投資者信任。民警在偵查中發現,“禾元農場”初期並未養殖任何黑豬,後有團隊人員提出,需要憑藉實體養豬場提高項目可信度。於是該公司開始與養豬場簽訂“合作協議”,營造有“實體産業”的形象。民警前往這些養豬場調查發現,養殖規模不到1萬頭。但“禾元農場”的後&數據顯示,認養規模已經達到上百萬頭。就在案發前,“龐博集團”還在東部某省與一國企大談“合作”。

  ——不斷設置“門檻”,拖延提現時間。據民警介紹,“禾元農場”會員初期提現比較順利,後期便常常遇到“&&升級”等理由不能按時提現。隨著規模擴大,該團夥還將“禾元農場”從1.0版升級到2.0版,並開發出“禾元商城”等App。升級後,會員“返利”變成返“肉券”和“股票”。會員需憑“肉券”在“禾元商城”消費後才能獲得提現額度。

  ——想方設法規避法律風險,竭盡所能“洗白”黑産。據民警介紹,為逃避打擊,傳銷團夥讓第三方公司以“代收代付”“勞務費發放”“推廣服務”等名義為其提供資金收發通道。案發前,該傳銷團夥還希望通過海外金融投資“洗白”傳銷黑産,不但被資産管理公司收取了相當數額的管理費,企圖運作的境外股票也虧得“腰斬”。

  2023年5月29日,專案組經周密部署,分批次收網,將31名犯罪嫌疑人緝拿歸案。

  2023年6月,專案組民警(左一、左三、右一)將兩名歸案的犯罪嫌疑人送往雅安市看守所羈押。 (雅安市公安局供圖)

  警惕新型網絡傳銷

  雅安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偵查大隊副大隊長王龍飛説:“大量傳銷案件表明,大多數參與者對於所參與的活動性質心知肚明,但往往懷著僥倖心理,認為只要能拉到人頭,自己的收益就有保障。企圖不勞而獲、盼著‘天上掉餡餅’的心理給了傳銷組織可乘之機。”

  王龍飛特別提醒,發展下線超過3層、參與人數超過30人便構成傳銷,參與傳銷即違法,參與傳銷的資金也不受法律保護。

  有關辦案民警&&,除了“黑豬認養”,當前網絡傳銷也可能假借養牛、養羊、養雞等外殼進行包裝,這類假借名義開展的網絡傳銷,容易讓公眾對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産生誤解,社會危害性極強。

  “群眾應當牢記,凡是要求交納‘門檻費’、拉人頭髮展下線、承諾下線入會即‘返利’的,幾乎都是傳銷。”王龍飛説。

  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有糧建議,各地要對假借鄉村振興等名義開展不法活動的情況進行摸排梳理,同時加大對新型網絡傳銷犯罪的警示力度,提高廣大群眾識別、防範、抵制傳銷的意識,形成打擊傳銷的高壓態勢。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