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係列綜述|法治篇: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走實走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24 21:28:15
來源:新華網

“京津冀協同發展”係列綜述|法治篇: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走實走深

字體: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 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走實走深

  新華社記者邰思聰、齊雷傑

  10年來,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創新機制制度,圍繞生態環保、科技創新、交通一體化等重點領域開展協同立法,暢通溝通機制、聯動執法檢查,逐步向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協同邁進,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落地實施提供法治保障。

  聚焦重點領域,協同立法合力解決難題

  “現在天藍了、水清了,空氣品質越來越好,大家心情也都舒暢了。”家住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新東方小區的居民吳女士説起近年來環境品質的提升,掩飾不住喜悅之情。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京津冀地區就開始抓大氣污染防治,三地居民見證了天空從灰到藍的“蛻變”歷程。空氣品質提升不僅得益于三地政府部門的聯合治污,也與三地人大通過協同立法解決數據共用受限、資訊溝通不暢問題有關。

  2018年7月,三地人大常委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特別是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共同決定將機動車污染防治立法作為三地人大的立法協同項目。歷時約一年半,三地條例在核心條款、基本標準、關鍵舉措上保持一致,並在2020年1月中旬京津冀三地人民代表大會上分別表決通過。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榮梅表示,這是京津冀三地首次針對大氣污染防治協同立法的成果。“人大機構與政府環保部門共謀良策,協力破解區域污染治理難題,直接促進了立法項目協同工作的走深走實。”她説。

  有了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協同立法的成功經驗,近年來,京津冀三地人大及其常委會聚焦冬奧保障、增強區域協同發展文化驅動力、全面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等重大立法課題形成協同立法合力,《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關于協同推進冬奧會法治保障工作的意見》《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等立法成果相繼推出,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注重建章立制,夯實協同立法發展基石

  制度先行才能行穩致遠。2015年3月,京津冀人大立法協同工作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天津召開。會上三地人大交流了年度立法計劃及重要法規的立法工作情況,討論並通過了《關于加強京津冀人大立法工作協同的若幹意見》。

  經共同協商,三地決定建立京津冀人大立法協同工作機制會議制度,會議輪流主辦,每年召開一次。會議議題包括研究規劃計劃、研究協同方向、確定協同項目、協調協同進度等,該工作模式一直沿用至今。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劉漢春表示,這一會議機制主要作用在于明確協同方向、確定協同項目、協調協同進程,解決了協同立法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三地人大常委會取得豐富實質性協同立法成果,這一會議機制發揮了重要協調、推動作用。”劉漢春説。

  協同法規的出臺是三地立法協同的開始,立法先行,監督緊隨。2020年9月3日,三地人大常委會就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這是京津冀人大首次聯合開展執法監督工作;2023年7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同步通過了《關于構建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機制的實施意見》,推動協同監督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同年12月,三地人大確定于2024年圍繞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等情況開展協同監督,共同搜尋問題並推動解決。一係列監督舉措助推各項工作效果落到實處。

  制定規劃計劃,錨定協同立法發展方向

  地方協同立法猶如摸著石頭過河,前無借鑒,旁無參照,但三地人大通過10年間的通力合作,形成了服從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並照顧彼此關切的共識。

  在2023年9月召開的京津冀人大立法協同工作機制第十次會議上,三地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了《京津冀人大協同立法規劃(2023-2027年)》,明確協同推進同一文本的立法項目5項、協同推進三地同向的立法項目8項,以及需要三地互動的高品質發展、交通一體化、安全、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5個領域20余個立法項目。這是三地人大首次編制協同立法規劃,通過科學合理確定項目,對本屆協同立法作出安排,走出了常態化協作、制度化推進的立法新路子,為區域協同立法打造了新樣板。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楊金深表示,10年來,京津冀協同立法實現了由最初的松散型協同向緊密型協同轉變,由機制建設協同向具體項目協同轉變,由單一的立法項目協同向全方位協同轉變,由“點狀”到“面狀”的轉變,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不同立法主體在機制制度上的有機融合與協同突破,京津冀協同立法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步驟更清晰、成果更豐富。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