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雙十一”,在這一年一度的消費購物熱潮背後,不少風險隱患也暗藏其中。日前,湖北黃石警方打掉一個賣假翡翠的詐騙團夥,涉案金額達200余萬元。記者追蹤調查發現,這起案件背後隱藏着一個經過層層設計的網購陷阱。
在今年8月中旬,高女士在瀏覽某短視頻&&時,看到一個展示翡翠手鐲的視頻。視頻中,一隻晶瑩剔透的綠翡翠手鐲,讓她頗為心動,她便和客服取得&&。客服&&,他們公司是一家專營玉石的企業,不僅出售翡翠飾品,還對舊的玉石首飾進行回收。於是,高女士與對方商量用自己的舊手鐲置換翡翠飾品。對方&&可以置換,但需要補差價,因為那款翡翠飾品是緬甸玉製作而成,價值9200元,有鑒定證書。當高女士將舊手鐲與4000塊錢發給對方後,發現換來的是人工“假翡翠”。不久後,高女士還發現對方在微信&&方式中將自己拉黑。
高女士報警後,黃石市公安局下陸警方立即組織警力全力偵查,發現已經有不少人被騙。受害人均是在觀看網絡自媒體視頻後受騙。警方判斷這是一個涉嫌通過短視頻&&以二手翡翠“回流”為由吸引顧客,售賣假翡翠的詐騙團夥。經過大量分析研判和調查取證,下陸警方摸清了這個窩點所有人員的身份信息。8月30日,下陸公安組織警力遠赴廣東某市實施抓捕。經過現場搜查,警方一舉抓獲劉某、張某等8名涉案嫌疑人,扣押作案手機27部,電話卡38張,劣質玉器188件,並當場搜出涉詐資金45萬元。
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下陸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余某等16人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下陸警方依法予以刑事強制措施。同時,初步核實的受害人逾200人,下陸警方將全力追贓挽損。警方提醒,面對各種琳瑯滿目的網絡商品,消費者一定要審視清楚賣家合法的經營資質,在消費過程中對自己的付款記錄、購物憑證、物流等信息做好留痕,一旦遇到詐騙情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警。
製片人:李傑
編導:賽娜
記者:王自宸、潘志偉、宋立崑
報道員:陳田浩、閔佳瑜
統籌:王健、張旭東
片頭製作:夏勇
監製:張平鋒
出品人:孫志平
部分素材支持:黃石市廣播電視台、黃石市公安局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