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 25 07:52:18
來源:法治日報

專家建議加強新型毒品監測預警改進預防教育方式

字體:

  新型毒品偽裝性強青少年難識別

  專家建議加強新型毒品監測預警改進預防教育方式

  前不久,天津市公安局寧河分局在工作中獲取一條販毒線索:有外省市人員以快遞郵寄的形式向寧河區販賣精麻藥品。經偵查,不法分子經社交軟件認識後,販賣並郵寄國家管制類新精神活性藥品硫酸嗎啡緩釋片。最終,警方在寧河區某快遞網點將這批硫酸嗎啡緩釋片當場繳獲並扣押,對犯罪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近年來,新型毒品層出不窮,從各種精麻藥品到“上頭電子煙”“聰明藥”,再到“神仙水”“巧克力”等,極具隱蔽性、迷惑性、危害性。

  多位業內人士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説,青少年是新型毒品的主要危害群體,新型毒品的成癮性和危害性不亞于傳統主流毒品,因濫用引發肇事肇禍的情況屢見不鮮,建議加強針對新型毒品的監測預警,早識別、早發現、早管控,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建立起抵禦形形色色新型毒品的牢固防線。

  新型毒品種類繁多

  極具隱蔽性迷惑性

  什麼是新型毒品,有何危害?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張黎介紹説,新型毒品是開展毒品預防教育與普法宣傳時常用的一種提法,指一段時期內新出現的毒品。就當前我國毒品市場而言,新型毒品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新種類毒品,如合成大麻素類物質、氟胺酮等;一類是採用了新包裝和偽裝形式,多為多種毒品的混合物,如“開心水”“彩虹煙”等;還有一類是已被管制但最新流行的毒品,如“聰明藥”“減肥藥”等。

  “這些形形色色的新型毒品有三個共同點:往往是在主流毒品遭到嚴控時開始流行,主流毒品因供應受阻而價格高漲,部分吸毒人員尋求新型毒品進行替代;多採用新的包裝或偽裝形式,在外觀上難以識別,不易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宣傳教育;以興奮和致幻類為主,成癮性和危害性不亞于傳統主流毒品,一些混合類新型毒品的危害作用更甚,因濫用引發肇事肇禍的情況屢見不鮮。”張黎説。

  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文君看來,與一般毒品相比,新型毒品盡管其外觀極具隱蔽性、迷惑性,但本質上仍屬于毒品,屬于我國嚴格管控的成癮性物質。但與一般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出現了許多新的特徵:類型多樣且更新速度快;危害性不易察覺,長期濫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巨大;針對的目標人群更加特定。

  6月22日,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檢察院發布合成大麻素類物質新型毒品犯罪案件辦理情況:在該院辦理的10起合成大麻類物質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30歲以下人群佔比九成以上;酒吧、夜店、KTV等年輕人聚集的娛樂場所易成犯罪集散地。

  “新型毒品的偽裝性強,很難從外觀和名稱上辨識出來,一些新型毒品還冠以‘草本興奮劑’‘合法嗨藥’稱謂,對未成年人更具誘惑力、欺騙性。實踐中查獲的新型毒品案件數量較低,曝光率和警示作用不如主流毒品,未成年人對新型毒品的認知水準也相對較低,更易受到新型毒品侵害。”張黎説。

  依托網絡販賣傳播

  監管打擊難度較大

  寧河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六大隊副大隊長閆俊涵向記者介紹,近年來,由于傳統毒品的市場價格飆升,一些吸毒者難以承受巨額的消費,遂購買精神麻醉類藥品和新型毒品替代傳統毒品,並衍生出通過互聯網進行毒品買賣活動的網絡販毒模式。

  閆俊涵説,其交易模式通常是販毒人員和吸毒者先行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溝通、購買、交易,再以快遞郵寄交貨的方式實現毒品交付,形成了“網上聯繫購買+網絡支付平臺+快遞物流運輸”的販毒手法。

  新型毒品“非接觸式”販賣的特點,給毒品管控帶來了新的難題。

  “新型毒品賣家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業態直接完成分銷,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販運轉机環節,周期短成本低,遭受警方打擊的風險也隨之降低。交易雙方往往使用虛擬身份、虛擬貨幣、虛假寄遞人名地址來掩蓋真實身份,對當前實名制管控造成很大挑戰。”張黎説。

  李文君説,受疫情防控影響,為降低被查獲風險,不法分子開始更多採取“互聯網+物流寄遞”非接觸式販毒手法,通過小眾社交工具、二手交易平臺、遊戲平臺甚至暗網物色買家,而後以第三方支付平臺或是虛擬貨幣、遊戲幣等方式進行結算,再由賣家通過物流寄遞、同城閃送甚至外賣等形式運輸到買家手中,整個過程兩頭不見人,隱蔽性較強。

  李文君透露,除了物流寄遞以外,不法分子還會採取“埋地雷”的方式進行交易,即毒品買賣雙方完成毒資交付後,由賣家將毒品運輸至指定的隱蔽場所,如花叢、公共廁所等,而後再通知買家前去取貨。

  “總體而言,新型毒品的運輸、交易趨向于隱蔽化、網絡化、虛擬化,給管控帶來挑戰。由于新型毒品的交易人貨分離,高度依賴第三方網絡平臺,相關證據以電子化形式碎片化、零散化存在,也大大提高了執法機關取證的難度。”李文君説。

  監測預警打早打小

  加強宣教築牢防線

  為打擊整治新型毒品犯罪,各地積極行動起來。

  天津寧河公安分局禁毒部門瞄準新型毒品交易的風向標,扎實推進市局“颶風五號”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連續偵破5起販毒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繳獲毒品鹽酸美沙酮口服液1400余克,國家管制類麻精藥品200余片。

  針對新型毒品案件暴露出的快遞郵寄行業存在的隱患,上海嘉定區檢察院積極貫徹落實“七號檢察建議”,多次走訪快遞郵寄單位,就聯合執法、全鏈條管控、細化監管以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方面加強溝通交流,推動形成《關于建立郵政監管與檢察監督聯動機制的意見》,共同促進區域快遞物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張黎建議,加強針對新型毒品的監測預警。許多新型毒品剛出現時都是主流毒品的替代品,原料供給、生産工藝、市場需求的水準有限,犯罪組織化程度不高,打擊和防控的難度相對較低。通過科學有效的監測預警,可實現對新型毒品的早識別、早發現、早管控。

  “還應改進對新型毒品的預防教育方法。新型毒品種類繁多、外觀與包裝各異,與科普式的宣傳教育相比,我們應當將毒品預防與社交安全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幫助青少年正確地識別和應對各類高危涉毒情境,建立起抵禦形形色色新型毒品的牢固防線。”張黎説。

  在李文君看來,首先要加強毒情監測評估,科學準確的毒情監測能夠輔助公安部門把握毒情變化,正確制定禁毒決策,有效提升毒品犯罪的發現能力;其次是推進智慧禁毒建設,借助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對禁毒全環節進行高度整合、實時監控、動態管理的現代化毒品問題治理模式;最後是加強文化禁毒建設,將傳統文化與禁毒工作創新融合,提升禁毒宣教水準,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拒毒防毒共識,築牢拒毒防毒的屏障。(見習記者 張守坤 記者 韓丹東)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2000000000000001119921112877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