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 21 10:40:49
來源:正義網

訪"雙百政法英模"潘麗琼 :一路求索,"趕考"半生

字體:

  記者採訪後,筆記本上留下一連串清晰的數字。通過這些數字,我們可以從某些方面解碼這位“雙百政法英模”“全國模範檢察官”潘麗琼的從檢印記。在從檢的16年時間裏,潘麗琼先後輾轉了5個部門,23次獲得國、省、市、縣表彰,線上線下接待群眾來訪1000餘人次。談起這些數字,潘麗琼的臉上非常平靜,她説:“數字會變,會增長,就像我的年齡一樣,而我更在意的是數字背後帶來的每一份成長與喜悅。”

  當問及她成功的密碼時,她笑着説:“哪有什麼密碼,只不過總想著能否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多做一步,創造更好的機制。”潘麗琼坦言,她曾經當過老師,但進入檢察機關後,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名學生,一直都在不停地“趕考”。有過從教經歷的她,把教書育人的耐心和孜孜不倦的恒心融入了檢察工作中。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她總愛與自己較勁,“這樣做對嗎?還有其他解決辦法嗎?”正是這種“趕考”心態,讓她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一名勇於堅守正義、真心服務群眾,當地百姓口口相傳的“好檢察官”。

   她是永不服輸的“潘老師”

  司法案件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無論大案小案都關乎別人的人生。潘麗琼曾經辦理過一件刑事申訴案件,申訴人王某因與他人發生矛盾,將被害人彭某打成腸穿孔,經鑒定為重傷,他被判刑三年,出獄多年後,王某到檢察院提出申訴。經審查檢察機關認為應當維持原決定。

  “當時,王某在答覆現場拒不簽收復查決定書,還提出無理訴求,要求打開被害人的腹腔,重新鑒定腸道是被打穿孔的,還是自身疾病引起的,否則就要四處上訪。”潘麗琼反復勸解,但絲毫沒有平復王某一家的怨氣,王某的兒子甚至還揚言:“我殺過人,才出獄,信不信我殺了你全家”。威脅的語言讓潘麗琼心頭一震,但她很快就恢復鎮定,和同事去找原案卷宗核實證據和案件事實情況。

  “我們秉公辦案,遇到這樣的事是經常的,但我始終堅信‘正義會壓到一切’。”通過擺出充足有力的證據和進行耐心的釋法説理,潘麗琼最終勸服申訴人放棄了無理訴求,慢慢消解了他的怨氣。連申訴人最後也尊重地叫她“潘老師”。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擲地有聲的宣示,給了我們最大的底氣。” 潘麗琼説。在辦理當地首例惡勢力集團犯罪案件等多起重大案件中,她也曾多次接到過陌生電話的謾罵和威脅,但她始終憑藉着不屈的毅力和精湛的專業水平,依法公平辦理了百餘件大大小小的案件,為維護一方安寧默默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是孩子們信任的“潘媽媽”

  記者發現,潘麗琼的桌子上擺放着幾張和老人、孩子的合影。每張照片的背後都有一段難忘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女孩依偎着潘麗琼,青澀的臉上樂開了花。潘麗琼拿起這張照片,向記者講起了晶晶的故事。

  2015年,潘麗琼與院裏11名女幹警一起組建了一個專門致力於幫扶、挽救、教育失足未成年人的檢察工作團隊,取名為“知心姐姐”。“這是我們幫教的未成年人晶晶,她因盜竊手機被抓獲,納入到我們團隊幫教。”潘麗琼介紹,“在與她的接觸過程中,我們發現她經常沉默寡言,不肯敞開心扉。”為了打開晶晶的心結,潘麗琼一有空就陪晶晶散步聊天,邀請晶晶到她家裏玩,還建成幫教微信群“陽光小屋”,和志願者一起關心她、鼓勵她。有一天,晶晶通過微信語音對潘麗琼説:“我從小沒有媽媽,如果真的可以,我只想偷一個媽媽!”潘麗琼預感到她一定是想對自己説些什麼,已為人母的她便溫柔回應:“晶晶,那你就當我是你媽媽吧!”手機那頭沉默了,不到十分鐘,潘麗琼聽到了敲門聲。她拉開門,氣喘吁吁的晶晶一下子撲進潘麗琼的懷抱。一聲“媽媽”,滂沱的淚水衝開這位17歲少女幽暗的心門。

  “晶晶向我哭訴,在5歲的時候,母親拋棄她和妹妹出走了。後來,晶晶竟然被殘疾又變態的父親強暴了,年幼的妹妹也......”説着,潘麗琼依然抑制不住激動的情緒,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她們沒能逃脫魔掌,姐妹倆跳河被人救起,想逃又被抓回。聽後,我非常的震驚、憤怒、心痛,努力説服猶豫的晶晶到公安局報了案。經過司法機關依法辦理,晶晶的父親最終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5年。”

  案件雖然辦結,新的問題又擺在了面前,兩姐妹的生活學習怎麼辦?潘麗琼四處打電話&&協調,為晶晶姐妹安排食宿,調整學校,落實心理諮詢、觀護救助、就業培訓等,最終,讓兩姐妹走出了陰霾,開啟了新的生活。目前,晶晶已經結婚,妹妹在職業技術學校就讀。看著已經健康成長的姐妹倆,潘麗琼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潘麗琼的帶領下,“知心姐姐”團隊搭建了未成年人犯罪預警雲&&,打造“知心姐姐”法治直播間;創新探索了“5+1”觀護模式,由檢察官、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等組成的觀護團隊對作出不捕、不起訴決定的涉案未成年人等進行幫教,並與企業、學校共建4個未成年人觀護基地。2015年以來,持續幫教、關愛涉案未成年人和留守兒童169人,幫助30餘人複學或就業,其中5人考上了大學。

  她是群眾家門口檢察院的“代言人”

  “法律是嚴肅的、刻板的,但對老百姓不能板起面孔。”潘麗琼説。這些年的從檢經歷告訴她,堅持用真心換真情、以真情暖人心,法律和正義就會在老百姓心中生根發言芽,長成參天大樹。

  2014年,潘麗琼負責控申工作。她替農民工討薪,化解信訪積案,發放司法救助金……一宗宗一件件,忙得像一個上滿發條的陀螺一樣咔咔咔直轉。有一天,她在連續跑了三個鄉鎮後中暑了。看著虛弱的自己,想起辦公室裏一大堆需要處理的工作,她逐漸地意識到,亟需諮詢和幫助的人太多了,而她一個人的力量又能解決多少?

  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潘麗琼,深知邊遠山區的百姓,進一趟縣城不易,一個信訪,往往需要在多個部門間數次輾轉才能解決。她逐漸意識到,只有借助互聯網,改變方式,整合力量,才能不斷滿足老百姓對檢察工作的新期盼。於是,她提出了“互聯網+控申”的檢察工作設想,得到大力支持。

  2016年,在潘麗琼積極建議和推動下,營山縣檢察院探索建“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創新“互聯網+檢察為民”服務方式,通過在全縣鄉鎮、社區、村委會建立全覆蓋的視頻諮詢接訪終端,設置可視網上服務大廳,推行掌上檢察院APP等辦法,讓老百姓無論身何處,也能視頻問檢,享受指尖上的檢察服務。

  5年來,潘麗琼共線上線下接待來信來訪群眾1000餘人次,解決群眾訴求和矛盾157件,滿意率100%。“互聯網+檢察”的模式被四川省委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在化解社會矛盾、助推城鄉社會治理現代化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強的作用。2021年,潘麗琼的形象圖片展現在成都市第18號地鐵線上,她成為了群眾家門口檢察院的“代言人”。

  人民檢察事業正在開啟一段磅礡新征程,像潘麗琼一樣懷揣人民、甘於奉獻、勇於求索的新時代檢察人,正闊步走在“趕考”路上,用改革創新與責任擔當奮力書寫一份滿意答卷。(記者曹穎頻 通訊員 王思卉)

【糾錯】 【責任編輯:盧俊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20000000000000011105311211615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