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 22 07:30: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

字體:

  網絡平臺應加強行業自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

10月11日,觀眾在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當前,從老百姓衣食住行到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安全,互聯網無處不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包括加強網絡空間文化培育、加強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加強網絡空間行為規范、加強網絡空間生態治理等內容,堅決打擊網絡亂象,清朗網絡空間。專家表示,網絡空間是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打造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勢在必行。

  治理亂象勢在必行

  打開論壇,常會看見標題博人眼球卻沒有什麼價值的帖子;熱門話題下,持不同觀點的網友在互相謾罵、拉踩引戰;自媒體文章裏,惡意行銷、造謠傳謠屢見不鮮……對于網絡上的不文明現象,網民劉女士不堪其擾。

  “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良資訊也越來越多,影響上網體驗。”劉女士説,全面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很有必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網絡文明建設體係主要有兩個層面意義。一是要強化網絡法治化,即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法律來規范互聯網上的行為,保護合法權益,打擊非法行為。二是要強化互聯網道德層面的引導,即通過有側重的輿論導向,在互聯網上倡導正確的價值觀。

  “廣大互聯網用戶特別是青少年網民,需要一個積極健康、向上向善、充滿正能量和建設性的互聯網。”知乎首席執行官周源接受本報採訪時説,從企業角度,加強網絡文明建設、鼓勵優質內容生産傳播是時代賦予各互聯網內容平臺的重大課題。網絡平臺必須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行業自律,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的價值導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提升網絡文明素養

  營造文明清新的上網環境,網絡空間生態治理少不了。《意見》指出,要深入推進“清朗”、“凈網”係列專項行動,深化公眾賬號、直播帶貨、知識問答等領域不文明問題治理,開展互聯網領域虛假資訊治理。

  據統計,今年以來,國家網信部門牽頭印發至少10份文件,圍繞直播管理、數據安全、互聯網資訊服務管理、個人資訊保護等多個領域作出部署。截至8月底,有關部門已先後啟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彈窗、違規採編發布財經類資訊等多次專項整治行動。

  按照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部署,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今年6月起共同開展的“凈網”集中行動,也取得階段成效。6月至8月底,執法監管部門共查辦涉網絡行政和刑事案件822起,處置低俗有害資訊40余萬條,取締關閉網站4800余個;督促網站平臺清理低俗有害資訊2000余萬條,處置違法違規賬號800余萬個。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研究員趙瑜佩認為,對目前存在的很多網絡亂象要辯證看,例如,應看到直播帶貨突然火爆造成電商主播素質良莠不齊等。在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管之外,要有適應現實情況、更加精細化的有效治理之策。“青少年的數字化生活方式和創新性能力需要被鼓勵和引導。同時,提升全社會的網絡文明素養非常重要。”趙瑜佩説。

  共築網絡安全防線

  網絡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築網絡安全防線。

  盤和林認為,網絡空間不文明問題治理的主體權責問題,是網絡治理的一大難點。他建議,有關主管部門需要制定規則和標準,尤其是要以案例形式進行明確,以一定的法治和道德尺度,實現網絡空間文明。互聯網平臺企業應該擔負起監管責任,優化演算法,把準內容導向、強化內容管理。網民應該主動跟不文明網絡內容劃清界限,文明上網,推動網絡空間共治共用。

  對于互聯網平臺企業的責任,9月,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發布《關于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資訊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的意見》,首次係統提出網站平臺履行資訊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的工作要求。

  對此,周源表示,作為一個年輕人聚集的知識問答社區,知乎積極履行資訊內容管理的主體責任,持續升級內容流量分發機制、完善內容生産扶持政策、健全內容審核機制,就是運用技術和規則的力量,讓優質內容獲得更廣泛傳播。

  “互聯網內容平臺還應該識別低質內容並對其減少推薦,降低流量曝光;開展社區治理專項行動,打擊有害不良內容與行為。”周源説,相信在政府、企業、網民等多方努力下,會形成崇尚科學理性、鼓勵獨立思考、拒絕愚昧反智的網絡文化新風尚。 (記者 葉 子)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2000000000000001112410112798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