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維修為何越來越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0 14:44:22
來源:北京晚報

上門維修為何越來越貴?

字體:

  原標題:上門維修為何越來越貴?記者調查發現,有第三方&&攪亂市場價格

  維修貴,尤其是上門維修貴,近來頻繁成為熱門話題。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多次投訴分析顯示,家電維修、家政維修一直是投訴熱點。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消費者所反映的維修貴,很大程度上與第三方&&有關。一些第三方&&,收費標準模糊,價格區間大。消費者從第三方&&找到的維修人員,開價甚至比官方&&還貴。第三方&&一些奪取市場的行為和手段,讓踏實誠信的維修門店,也感到困擾。

  收費

  漏水“注膠”花了八千多

  在黑貓投訴&&上,搜索關鍵詞“維修”,近30天有超31萬條投訴;搜索關鍵詞“上門維修”,近30天約有4萬條投訴。在社交媒體上,也有大量關於上門維修的投訴,集中在漏水等家政問題、空調等電器問題上。

  有網友居住在頂樓,屋頂漏水導致他家天花板起皮。他在第三方&&尋找防水補漏服務,師傅上門一番簡單檢測後,開始往裂縫裏灌膠。這種膠128元/斤,總費用達到8500元,該網友覺得匪夷所思,並向&&投訴,但&&只願返還1500元。

  在這個帖子的評論區,有人遇到的防水膠報價是268元/斤,有人結算總費用是11800元。

  記者也以房屋漏水為由,尋求上門維修服務。在某第三方&&,搜索“防水服務”後,商品頁的單價非常低,有的低至1元。但客服&&,沒有具體報價,需要記者留下信息,等師傅&&後確認。師傅很快&&上記者,他推薦“打孔注膠、包工包料”,膠的價格有兩種,180元/斤和280元/斤。

  另一&&的師傅&&記者,倒是沒推薦“注膠”,他使用的是傳統防水材料——卷材。“我這給你都是最好的,東方雨虹,每平方米140元。”但他強調,這只是材料費,最後結賬還涉及拆舊費、清理費、垃圾運輸費等。

  記者最後找到了東方雨虹官方維修,師傅告訴記者,根據漏水具體情況,卷材和注膠兩種方式都可以提供。施工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下的,卷材收費單價是100元/平方米,如果需要拆舊,收取拆舊費,不再涉及其他費用。而注膠,是按次收費,記者詢問“按斤收費”的情況,師傅直言:“我們注膠沒有按斤收費,也不推薦。那種方式就沒譜了,他想收你多少錢,隨便注。”

  定價

  複雜維修不如“換新的”

  記者又以空調維修為由,在第三方&&尋求服務,發現&&的收費標準模糊,區間差價太大。

  記者找到格力售後工程師馬玉齊,他一項一項比對,發現第三方&&收費比格力的自費維修價格高。如挂機空調簡單維修,包括調試、更換遙控器等,格力收費是90元,第三方&&收費98到148元。

  加氟,第三方&&給出的是126元起,格力收費是2匹以下,100元/&。更換四通閥,更換壓縮機屬於複雜維修,第三方&&給出的價格區間是356元/&到1566元/&。

  馬玉齊説:“四通閥,用格力自己的,沒多貴,材料和人工一共400多元。換壓縮機,這屬於空調裏頭最貴的售後項目,材料和人工一共800元到900元。”

  此外,第三方&&還有上門費30元,檢測費99元。馬玉齊説:“我們只對上門檢測但不修的情況收50元上門費,如果修就不收這個錢了。”

  而且,他告訴記者:“維修的話,我們包修期內是免費的,除非是客戶個人原因造成的損壞。而且,格力現在把包修期提高到了10年。”

  馬玉齊從事空調售後行業已經24年,他的感受是,近10年來,空調售後維修的價格波動不大。而空調新機的售價,卻有所波動。據數據統計,空調新機價格在2019年到2020年,處於下降周期。2020年到2023年,處於上漲周期。2023年又有所下降,空調的出貨均價為2780元,相較於2022年的3040元下滑了8.56%。記者發現,算上國家補貼,現在1匹挂機空調,1000元出頭就可以拿下。“如果是換壓縮機這種大修,接近1000元。消費者覺得,再加幾百塊錢,能買一台新機了,可能心理上就認為維修貴。”

  困境

  社區維修門店越來越少

  小楊的家電維修小店,扎根社區30多年,已經在海淀區小有名氣。“咱這個小店,一直是便民服務,維修費很便宜。要説現在維修漲價,材料費比起以前肯定是漲了的。”由於街道、社區的大力扶持,小店的租金得到減免,運營成本主要就是材料費。

  以智能電飯煲為例,現在的售價接近千元,小楊維修收費在100元左右。需要更換的材料是集成電路,刨去材料費,他一次賺三十四元。小楊以在店裏服務為主,因為親民的價格和頻繁被媒體報道,如今生意繁忙,妻子幫他接聽電話,如果附近居民遇到空調等故障,他也會上門維修。

  第三方&&也找過小楊,但他覺得第三方&&存在“過度維修”的情況,並沒有加盟。有知情人透露,第三方&&會收取合作維修人員信息費,這導致維修人員必須提高單價,收回信息費成本。

  為了方便消費者尋找,小楊把自己的店面位置和電話,申請標注在地圖軟體上。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在地圖軟體上的信息頁,也同時出現了第三方&&的鏈結。有消費者查找小楊家電維修,卻誤點了第三方&&的鏈結,結果遭遇了昂貴維修。“有關部門找到我,説是消費者投訴我維修貴。但是跟我一核實,發現電話根本不對。消費者撥打的是第三方&&的電話。”

  從業多年,小楊感受到周邊的維修點越來越少,導致很多消費者遠道而來,就為修一個收音機,10元錢搞定。

  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理事會主席團主席郭赤兵&&,産品質量提升,服務門店形式大多轉型為信息化,維修服務成本明顯增長,企業對一些低價産品採取以換代修模式,用戶對産品價值低維修費高的家電不修或棄修等原因,都導致現在用戶的感受是幾乎看不到維修點了。

 運營

  養隊伍的企業鳳毛麟角

  老楊的小修小補攤位,在東二環附近,也非常稀缺。他承認現在的收費比20年前剛來北京的時候要貴,但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和自己的生活開銷也都水漲船高了。

  “最大的成本是房租,20年前,我住10多平方米的小屋,每個月150元,現在2000元。”老楊還舉例,20年前,燒餅一個0.5元,當時補一個自行車胎收2元,正好是4個燒餅,一頓飯。現在燒餅一個1元到1.5元,補胎5元,還是約4個燒餅,一頓飯。材料費,也是相似的漲幅。

  老楊自己的收入,從20年前月入千八百,現在月入三五千,但漲幅與社會收入水平相似,“真正攢下來的錢也不多。”

  馬玉齊的經歷與老楊有相似之處。他管理的隊伍,70後、80後是主力。“整個行業也大概都是這樣,一線維修工人,平均都在40歲以上。”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多數還要向家裏寄錢,只能自己在北京租便宜的公寓房。

  隊伍的更新,主要靠老帶新,以同鄉、親戚介紹為主。企業提供專業的培訓,取得資質後,新人方可上崗。“如果能堅持一個旺季,那基本上就能穩定下來。”馬玉齊的隊伍穩定性不錯,他説空調安裝、維修具有一定專業性、危險性,更需要踏實、沉穩的素質。

  格力售後工人們的工資,由公司統籌發放,分固定收入和績效工資。月工資,在旺季能超過萬元,平均下來七八千元。每年的收入不到10萬元。

  在家電行業,像格力這樣還養着自己售後隊伍的,目前已經鳳毛麟角。

  如果自己獨立幹或者獨自與第三方&&合作,很可能掙得更多,但穩定性不好。“掙一筆快錢,然後口碑受影響,沒得掙了。”馬玉齊説,自己不喜歡這種掙快錢的方式。他還是希望像過去一樣,規劃、踏實、穩定地掙錢。

  記者 孫毅 文 宋溪 插圖

【糾錯】 【責任編輯:高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