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提質向“新” 湖北全力構築中部崛起“數字引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9 14:07:52
來源:新華網

智創未來|提質向“新” 湖北全力構築中部崛起“數字引擎”

字體:

數智荊楚,新質有為。8月20日,“華為中國行2025·湖北新質生産力創新峰會”在宜昌舉行,智行破浪者齊聚峽江之畔,共探數智時代創新突破新趨勢。

從産業集群崛起,到新型人才培養,再到數智化實踐落地,湖北以“新質生産力”驅動,正加速打造人工智能産業創新高地。今日荊楚大地,一艘以數字為楫、智改為帆的轉型巨輪正揚帆遠航。

算力夯實産業數智根基

湖北是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産業基礎雄厚、創新資源豐富。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數字強省戰略,已推動72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數智化轉型。

“算力就像人工智能的‘燃料’,沒有足夠的算力,複雜模型難以落地。”華為公司副總裁、中國政企數字政府系統部部長吳剛在峰會致辭中指出了算力在數智化發展中的根基作用。

中共宜昌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楊衛華&&,宜昌目前已建成算力總規模達3140P,躋身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百強城市第52位。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成祥在峰會上也&&,湖北以數智化賦能新質生産力,取得了産業集群蓬勃發展、核心樞紐能級顯著提升、轉型升級走在前列三方面顯著成就。

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俊龍則從技術前沿角度提出:“大模型持續向通用人工智能演進,百萬億參數可能是超越人類智能的奇點”。未來十年,中國有望在大模型算法創新、算力&&建設、行業應用落地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新質生産力催生數智新場景

行業發展是人工智能的價值體現。宜昌這座工業重鎮,依託化工、新材料等傳統産業優勢,大力推進智能化改造和綠色轉型,已形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産業集群。其中,宜化集團統籌推進傳統産業升級與新興産業培育,全力推動新宜化建設。華為圍繞企業數智化轉型、信息基礎設施等領域與宜化集團建立全面合作。峰會上,宜化集團和華為聯創合作中心正式揭牌,為化工行業數智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人工智能技術正不斷走向行業縱深,在政府、教育、醫療、製造等行業與生産系統實現深度融合,優化生産流程,提升生産效率。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熊盛武&&:“人工智能驅動産業界和科研界快速創新,正在引領下一代創新浪潮。”結合當前教學實踐經驗,高校可以基於華為鯤鵬、昇騰構建AI+X微專業生態,讓學生掌握昇騰&&開發全流程,理解硬體架構與系統棧,逐步培養底層創新能力,夯實“根技術”實踐,培養滿足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新需求的智能系統新一代創新型人才。

在教育方面,華為還基於昇騰底座在華中師範大學打造全棧創新教育大模型,服務學校師生和科研人員;在醫療方面,武漢協和醫院通過AI助力提升病歷效率和書寫質量,管控業務風險;在城市治理方面,城市治理智能體的部署,實現了自然語言交互、知識圖譜推理與城市多模態數據的融合,構建起“數據-語義-決策”的認知閉環。依託全棧技術能力與資源,華為與湖北省千行萬業攜手培育新質生産力,推進數智化轉型新範式。

政企研學共創數智新生態

作為湖北數智化的重要合作夥伴,華為立足湖北、輻射中部,在湖北省數智化轉型布局中,作為深度實踐者,攜手合作夥伴,深入應用場景,不斷推進湖北數智化走深向實。“華為與湖北的合作是全面的、深入的、卓見成效的。”華為湖北政企業務總經理馮軍偉&&。從關鍵技術設備生産、城市企業數智化轉型、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高校新技術人才培養四方面,華為與湖北全面布局,開拓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據了解,2007年華為成立武漢研究所,現有員工15500人,是華為在光通信、平板&PC以及全屋智能領域的核心研發基地;基於昇騰底座的利川智算中心、竹溪“國芯一號”智算中心均已投運,孵化文旅、農業、政務、安全等行業大模型,服務當地産業智能化轉型與升級。

以點帶面,全業融合。從醫療領域AI診斷準確率超96%,到東風汽車雲原生率大幅提升,再到竹溪縣以650P算力賦能農業政務,湖北數智化不是單一的技術應用,而是全域生態的重構。

在數智化轉型浪潮中,湖北憑藉“政企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成為中部地區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支柱。這是頂層設計、生態構建與場景落地三者高效協同的必然結果。面向未來,華為將持續助力湖北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數智動能”,共繪荊楚大地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藍圖。

【糾錯】 【責任編輯: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