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副總經理張冬:創新數據引擎,激活産業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9 10:10:21
來源:新華網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張冬:創新數據引擎,激活産業動能

字體:

  8月28日,由國家數據局主辦、中國移動承辦的2025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數據産業創新發展主題交流活動在貴陽市成功舉行。中國移動副總經理張冬出席大會並作題為《創新數據引擎 激活産業動能》的主題演講。

  張冬指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開啟碳硅融合的文明新形態,創造廣闊的發展新機遇。“智能倍增”讓硅基生命成為新的勞動力和智力資源,“時空倍增”讓社會發展邊界從有限物理空間拓展到無限數字時空,“效能倍增”讓智能經濟成長為數字經濟的高階形態。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數據産業帶來新的機遇。

  張冬&&,數據産業發展仍面臨不少瓶頸,如“數據孤島”現象普遍存在、數據治理成本較高、跨行業場景應用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挑戰,也是促進數據産業發展的機遇。對此,張冬圍繞基礎設施、資源供給、場景落地三個方面分享了中國移動的探索與實踐。

  一是聚力夯實數智根基,打造數據要素堅實支點。中國移動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網絡基礎設施,開通超259萬個5G基站,打造首個規模商用5G-A網絡,千兆寬帶覆蓋5億住戶;加快投資算力基礎設施,優化“4+N+31+X”算力布局,實現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全覆蓋,建成哈爾濱、呼和浩特超萬卡智算集群,智算規模達61EFLOPS;持續夯實大數據&&基座,打造全球最大通信數據集群“梧桐大數據&&”,高效處理海量數據,核心數據資産突破2000PB,大模型訓練數據集超10萬億Tokens;推動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數聯網”成為國家六大技術路線之一,已在天津、杭州、蘇州等7個試點城市落地。

  二是聚力厚植供給體系,充盈數據資源戰略糧倉。中國移動立足海量數據資源稟賦,打造梧桐大數據生態合作&&。為入駐企業開放數據“中央廚房”,提供數據處理、加工、脫敏、模型訓練等工具能力,自主“配菜”打造數據産品,實現數據資源合規開放。中國移動基於自身技術優勢與數據運營經驗,對外輸出數據治理與供給能力,為中海油、中交建等央企破解數據開發利用難題,激發“供數”動力,提升“用數”活力。中國移動發揮國資央企産業鏈鏈長帶動作用,整合資源共建數據産業生態,助力保定、長沙兩大數據標注基地建設,攜手生態企業,依託可信數據空間共建共享行業高質量數據集。

  三是聚力拓展場景邊界,搶佔數據應用示範高地。在政務服務領域,創新打造經濟分析、基層治理等超500種場景應用,實現海量公共數據批量治理。在甘肅匯聚數據2800億條,全面實現“一網通辦”;在黑龍江匯聚政務數據2130億條,打造數據政務服務500余個。在鄉村振興領域,打造數字鄉村管理&&,推出“數字用工”“指尖服務”“智慧電商”等功能。在貴州,&&覆蓋17926個行政村,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推送就業服務信息3000余次,解決村民就業難題。利用鄉村自然文化資源,開發全域旅游地圖,提升旅游服務體驗。在金融風控領域,自主開發涉詐號碼識別、受害人預警等反詐模型。協助工信部、公安部等部委開展反詐治理工作,累計向國家反詐中心推送有效預警數據1.06億條。在應急管理領域,打造基於通信、氣象、災害數據的應急協調能力。為應急管理部建設實時應急救災系統,累計輸出報告2100余份,幫扶受災群眾超億人次。在智慧文旅領域,融合通信與地理信息數據,覆蓋全國358個5A級景區,助力央視文旅播報110余次,用大數據刻畫文旅發展熱點和趨勢。

  張冬&&,人工智能時代浪潮已經來臨,數據産業唯有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滿足新質生産力發展需要。數據産業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方共同發力。中國移動期盼與大家攜手共進、聚力前行。一是共同推動信息基礎設施普惠。提供算力、數據、模型等更多樣、更智慧的高價值信息服務,實現信息基礎設施“一點接入、即取即用”;推動數聯網技術路線迭代升級,共建安全可信高效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二是共同擴大優質數據資源供給。積極落實重點産業鏈“鍛長板”任務,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産業鏈鏈主企業優勢,以自身數據資源和科技創新為牽引,聯動上下游企業構建協作生態,推動産業鏈共同開展數據治理與合規開放。三是共同促進數據應用融通發展。依託“十百千萬”合作夥伴計劃,聯合産業鏈共同探索數據應用場景,鍛造數據要素流通“高速動脈”,促進更多數據應用從“書架”走向“貨架”。

  張冬&&,中國移動願與各位攜手共進,以創新為筆,以數據為墨,共同繪就數據産業發展的宏偉藍圖,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