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光:充分認識應急預案在現代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6 10:06:56
來源:新華網

鄭國光:充分認識應急預案在現代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字體:

8月3日,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應急傳播和應急預案工作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會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應急管理部原黨委委員、副部長鄭國光以“應急管理工作中的應急預案”為題發表演講,強調充分認識應急預案在現代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鄭國光指出,2024年是我國應急管理法制建設的重要一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新修訂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現代應急管理中應急預案的地位

2003年之後我國開展了以“一案三制”為核心的現代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一案三制”就是應急預案和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制。現代應急管理體系就是在傳統風險管理基礎上疊加預防、準備的體系,不再是突發事件之後再去應對、恢復。所以應急管理的定義是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民為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衞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而採取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後恢復的一系列活動,具有全主體、全流程、全風險的特徵。

鄭國光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積極推進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和完善工作。截至2018年,全國各級各類級應急預案500多萬個,開啟了現代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新時代應急預案管理工作

鄭國光指出,2018年機構改革對原由國務院應急辦統籌四大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做了調整: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由應急管理部牽頭負責。改革後,應急管理部形成了“三駕馬車”:安全生産綜合監管、綜合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旨在強化全災種綜合管理、全過程管理和力量資源的優化管理,增強應急管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他指出,儘管自2003年12月國辦成立應急預案工作小組和2005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來,全國應急預案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建成了覆蓋各地區、各行業、各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從領導幹部到一線人員普遍存在不重視、不熟悉、不會用應急預案的問題;存在“重編制、輕管理”“中看不中用”“上細下粗”,以及演練實戰性不夠強、演練成效不夠高、應急預案不實用、不管用等問題;部門間、上下應急預案協調銜接不夠,相關數據共享難,社會知曉度低,統籌協調機制亟待加強;對應急預案總結、評估和研究不多,應急預案在應急管理教育培訓中仍是短項等。

重視和加強應急預案工作

鄭國光提出,第一,提高站位,加強組織領導;第二,健全應急預案體系;第三,加強部門間、上下應急預案統籌;第四,加強應急預案演練;第五,加強對應急預案總結、評估。第六,加強應急預案宣傳和教育培訓。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應急知識和應急預案的宣傳普及活動;各級各類學校應當把應急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對學生及教職工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安全意識,提高自救與互救能力;第七,加強應急預案研究。應急預案涉及多行業、多學科。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學會協會和智庫應加強應急預案的調查研究,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規範性和有效性,推動新時代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糾錯】 【責任編輯:宮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