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4日電(郝芳芳)鄉村豐景望無垠,此時風光也動人。
近年來,地處黃河之畔的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持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立足資源稟賦多向發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打造美麗鄉村,增加農戶收入,讓農業發展有勢頭,群眾致富有奔頭,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道。
特色産業 助農增收
在海勃灣區千里山鎮王元地村村民白引忠家,庭院裏養殖了2頭黃牛、50多只羊和一些雞,這些畜禽成為其家庭經濟增收的重要來源。
千里山鎮為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産業,積極鼓勵鎮內農戶以自家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發展庭院經濟。其中從事庭院養殖的有300多戶,戶均年收入達6萬多元;從事庭院旅游的有10多家,自2023年以來實現收入100萬元以上;從事庭院種植的有100多戶,畝産年收入4萬元左右。
烏海市海勃灣區千里山鎮村民庭院裏養殖的羊群。新華網發 (王悅微 攝)
烏達區烏蘭淖爾鎮澤園新村依託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精品農業,引進先進的大棚設施,種植特色瓜果,實現農業增效、農戶增收。今年,村裏195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簽訂入股協議,籌集資金近90萬元,生産飼用玉米和青儲飼料,預計實現營收260萬元。
近年來,烏海市立足農業耕地面積小、分佈散、離城區近的特點,在傳統種植養殖基礎上鼓勵發展特色産業,多措並舉提高農區居民收入。通過做深加工鏈,示範帶動壯大全市農畜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做優品牌鏈,切實提升本地農副産品市場影響力和附加值;做實致富鏈,儲備培育一批農牧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推動農牧業規模化經營發展。同時充分發揮工業優勢,引導鼓勵工業企業、國有企業通過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投資農業項目等方式參與農業農區發展,帶動農戶共同富裕。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烏海市農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7元,位列內蒙古自治區第2位,同比增長5.7%。
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
11月初,在海南區巴音陶亥鎮渡口村連片種植的玉米地裏,收割機收割、摘穗、剝皮、收棒一氣呵成。村民郭繼剛説,今年共種了35畝玉米,預計畝産750公斤,總收入5萬元左右。
近年來,烏海市深入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提升農田生産效能和質量。
烏海市海南區巴音陶亥鎮渡口村村民郭繼剛正在秋收。新華網發(烏海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烏海市着力提升糧食單産,實施優質高效增糧示範行動項目1000畝,輻射帶動6萬畝;搭建設施蔬菜“看禾選種”&&,引進優質蔬菜品種10余個,有效提升設施蔬菜種植水平;新建設施大棚220畝、完工170畝,盤活處置閒置設施大棚67畝,改造提升老舊溫室大棚100畝。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田塊整治進一步提升農田生産效能和質量;高效節水灌溉的推廣實現粗放農業向精細農業轉型。今年,烏海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面積43676畝,項目建成後,全市耕地質量和農業綜合效益將進一步提高,重要農畜産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
2024年,烏海市糧食播種面積8.96萬畝,總體較上年增加5.66%;預計總産量達到5.23萬噸,較上年增加7.4%,超額完成糧食生産任務;平均單産預計每畝提升9.4公斤。全市糧食種植實現面積、總産、單産“三增”。
美麗鄉村 帶動振興
黃河進入烏海市境內後一路北上,流經海南區拉僧廟鎮賽汗烏素村時改道西行,形成了獨特的黃河沿岸風光。
由賽汗烏素村的農牧場、頭道坎兩個自然村組成的黃河西行客棧,是國家3A級景區、全國鄉村旅游模範村。這裡環境優美,西北風格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遠遠望去,村邊的黃河、草地林帶與整潔的村莊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
村民們介紹,以前賽汗烏素村的環境臟亂差,經過多年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如今村裏垃圾處理率達到90%,戶廁改造率達95%,入戶道路硬化率達85%。村裏還依託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種植、民宿、葡萄採摘等農文旅融合産業,以鄉村産業振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烏海市海南區拉僧廟鎮美麗整潔的村莊。新華網發(烏海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烏海市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和城鄉融合先行區建設三年行動,進一步完善農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縮小城鄉差距。
截至目前,烏海市建成14個美麗鄉村,打造4個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實施重點項目20個,實現了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村容環境整潔有序、産業發展帶動良好的目標,將農村特色經濟、綠色産業發展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成為增加農戶收入、帶動農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