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産力理論框架與發展路徑研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20 16:51:32
來源:新華網

新質生産力理論框架與發展路徑研究

字體:

  人類歷史上經歷了四次技術革命,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動新的技術、新的關鍵生産要素、新型基礎設施和新興産業的發展。目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日益生成、不斷演進,世界正處於以信息化全面引領創新、以信息化為基礎和核心競爭力的新階段,誰能更好認識和把握這一大勢,更好適應和引領新生産力發展方向、推動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變革,誰就能全方位提升綜合國力。

  新質生産力是通過技術創新、人力資本提升、資源優化配置和政策支持等手段,提升經濟系統的整體生産效率和競爭力的一種新型生産力形式。它的出現不僅意味着生産力、社會經濟層面的變遷,還意味着生産關係、社會制度層面的深刻變革,是我國順應新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的必然選擇,將為我們理解和應對當今社會經濟變革提供重要的理論工具和實踐指南。

  新質生産力的推進和發展要建立在我國的具體國情之上,找到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從而建設適用於中國特色的新質生産力發展路徑,推動現代化建設進程朝着良性、可持續的方向推進。

  優化金融體系,加強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

  發展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是源頭,産業是載體,金融是保障。在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推動力的先決條件下,必須深刻意識到新質生産力的發展程度及成果轉化能力必須依託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科技—産業—金融”之間的良好順暢渠道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關鍵。

  我國傳統的金融體系,在支持科技創新及産業創新上經驗甚少,且面臨風險大、産品屬性與金融體系風險系數不匹配的問題。商業銀行追求本金安全和收益的確定性,注重當期穩定現金流,且多偏向服務大企業、大項目,需要相當價值的抵押物。而新質生産力的主要研發主體多為小型科技公司,無論是資金規模和抵押條件上來説均不符合銀行貸款要求,尤其是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不僅需要長期、持續的資金投入,更存在極大不確定性,風險系數大、預期收益不明確與銀行貸款之間形成複雜的矛盾關係。

  發展新質生産力,金融體系也要隨之進行適應性調整,針對科技型企業、尤其是小型科技企業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政策。探索信貸融資的新模式,降低和消除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各種制度制約,探索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支持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空間,滿足企業前期技術研發的資金需求。其次,國家應鼓勵多种經營主體及社會資本參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融資需求,滿足不同研發周期、不同公司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最後,金融機構也要提高金融科技的發展水平,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形式,推動金融産品更加豐富化、人性化、數字化,降低金融行業的風險系數,為各類金融服務主體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全面的服務。

  深化制度改革,形成新型生産關係內在驅動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首先要處理好“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之間的關係,未來産業的布局發展、新興戰略性産業的高質推進都依託重大技術的突破,且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動員、組織和協調全社會力量方面的優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需要政府發揮市場機制的協調和帶動作用,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相關機構全力配合。其次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破除市場保護壁壘,發揮民營企業、中小型科技企業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中的生力軍作用,完善各類産權保護、市場准入、社會信用評級等競爭機制,為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發展環境。與此同時,為了更好適應新質生産力的發展特點,各級政府還應創新各類行政服務及流程管理方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行政管理體系,吸引各類優質資源的涌入。

  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機制

  與以往歷次工業革命不同,新一輪科技革命對勞動者的要求主要在於對智力的拓展和開發。只有掌握豐富技術知識和更高技術研發能力的勞動者,才能與更智能、更高效的勞動資料相結合,為新質生産力創造更優質的發展環境和更大的發揮空間。

  首先,要在人力資源深度開發和創新驅動發展上下功夫,圍繞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調整優化高校學科布局,加強全周期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從基礎教育至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都要培育其創新意識及精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能力,加快新型勞動者隊伍的培養,同時普及全社會對智能科技、數據&&等現代化科技工具的操作應用能力及認知意識。

  其次,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給科研單位、頂尖科學家更多的研發經費和對關鍵課題的使用權和自主權,對相關創新決策、研發投入及成果轉化等環節給予更多信任和發揮空間。最後,還要深化人才體制的改革,打通科研單位和科研人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完善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薪資制度,探索建立以增加知識、技術、數據等新型生産要素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及激勵方式,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的價值。通過改革,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強大合力。(李艦波)

【糾錯】 【責任編輯: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