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質生産力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産力形態,以知識、信息和創新為核心,逐漸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中央也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發展主旋律。
與傳統生産力主要依賴物質要素不同,新質生産力強調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其發展主要依賴於技術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高新技術産業的崛起相輔相成。新質生産力的戰略應用,不僅可實現産業集聚區原有産業的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還將成為推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新技術産業的新引擎,成為推動産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但如何通過有效策略提升新質生産力産業集聚區的質量和效益,是當前産業集聚區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以創新驅動産業集聚區提質增效
創新是新質生産力的核心驅動力,産業集聚區的發展需要加強對研發能力的投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出在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的核心産品。要積極建立和完善創新激勵機制,通過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手段,激勵企業、科研機構、高端人才進行創新活動,提升集聚區的整體創新水平。深圳高新技術産業園區通過創新激勵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業、人才和科研機構入駐,推動集聚區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形成良性發展生態環境。
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産學研相關機構的緊密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以適應市場的快速轉變及多樣化需求。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就離不開政府和企業對研發力量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才形成了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深圳高新技術産業園區通過創新激勵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業、人才和科研機構入駐,推動集聚區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形成良性發展生態環境。
完善的信息化建設是産業集聚區提質增效的基礎
産業集聚區多聚合了高新技術産業,離不開強大的網絡及信息傳輸設備,因此信息基礎建設至關重要。其中包括寬帶網絡、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提供企業運行過程所必須的信息傳輸和處理能力,為産業集聚區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硬體設備支撐。還要加強集聚區內的數字化轉型節奏,鼓勵企業採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處理和分析技術,提升企業的生産效率和管理水平。
電子化商務的開展也是集聚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作為線上線下融合的重要渠道和形式,電子化商務可以拓展集聚區的市場空間,將集聚區的成果無縫嫁接給市場,接受消費者和市場的檢驗,再進一步反饋給集聚區,形成線上線下,生産商與消費者的完整閉環,實現經濟效益與研發效益的雙豐收,進一步增強集聚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杭州未來科技城、青島高新區就通過引入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推動了傳統製造業的信息化進程和數字化轉型,廣州科學城則從發展電子商務&&方面,提升了園區的整體競爭力。
發展環保經濟,推動産業集聚區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引入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降低集聚區內的資源消耗,倡導循環經濟理念的實際踐行,以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産業集聚區內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不僅可以提高集聚區內的環境質量、大大節省了資源,還可以提升企業員工的幸福感。在此基礎上,政府也應該加強對企業的環保監管,通過政策補貼和制度完善,督促企業採用清潔生産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集聚區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推動産業集聚區的高質量發展
培養高技術人才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支撐。産業集聚區及地方政府應該大力發展人才培養及引進計劃,加大對高等技術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投入,提升勞動者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加強與高校的合作,為企業培養定向人才,為集聚區補充新鮮血液,提供長久的發展動力。還應該積極制定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提升産業集聚區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打造健全的人才服務體系,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穩定性,形成穩固、高效、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力量內循環,增強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産業集聚區提質增效的必要途徑
産業集聚區的高效良性運轉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政策優惠和持續服務。針對集聚區的發展程度及需求,適當簡化和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可以提升政府服務效率,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對優化營商環境也有巨大的助力作用。良好的政策環境也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企業的入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通過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大大提升了政府的服務效率。
優質健全的公共服務也是地方政府推動産業集聚區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以提升産業集聚區的法治水平,打造良好法治環境,可以有力保護知識産權,為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質的公共服務,如法律諮詢、財務管理、市場推廣等,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企業的高效良性發展。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産業集聚區打開國際市場
新質生産力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産生的,因此必須走向國際,接受國際市場的檢驗。因此,産業集聚區的發展雖然立足國內,但必須面向國際。通過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産業集聚區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和投資,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産業集聚區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積極開展和參與國際人才項目交流合作,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入駐,推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升産業集聚區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李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