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産力環境下如何推動社會經濟成果的轉化及其在各領域的應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20 16:51:30
來源:新華網

新質生産力環境下如何推動社會經濟成果的轉化及其在各領域的應用

字體:

  當前,世界正處於以信息化全面引領創新、以信息化為基礎重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新階段,只有將核心技術不斷轉化成更能適應和引領新發展方向、推動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變革的實際生産力,才能推動綜合國力的全方位提升。新質生産力,不僅代表了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的方向,更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進程,已經擁有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在科技創新、産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以其無處不在的滲透性、擴散性、帶動性,廣泛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的整體實力在穩步提升,基礎研究能力不斷加強,中高端人才數量及比例逐步提升,國內消費需求旺盛、應用場景也很豐富,“互聯網+”及“工業4.0”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成果已經在我國各行業、各領域中得到應用和技術突破。以新質生産力為主要代表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在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下繼續深化和擴展,為創新成果的落地應用和價值轉化打下了良好基礎。這意味着,我們將有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和各項各級成果的轉化。

  加強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

  新質生産力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在於依託科技創新,這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尤其作為引領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更離不開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

  首先,政府應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準確判斷前沿科技創新現狀,遴選錨定未來産業重點培育對象,組織實施未來産業孵化和加速計劃,鼓勵科研人員投入前沿科技研發工作,引導企業投入未來産業培育工作。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原創性科學技術進行重點聚焦,尤其是可以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的技術突破和重大創新課題,要組建創新聯合體,積極引導各類創新主體開展攻關,築牢高質量發展軟實力。

  其次,要調動各個創新主體參與到技術創新與研發中,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提升研發能力,結合市場需求加強核心技術攻破,並推動科研成果的産業化應用。強化龍頭骨幹企業在基礎研究與創新突破的引領支撐作用,鼓勵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和産業鏈整合,通過合作與並購實現技術突破。

  此外,金融機構也應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投資力度,提供風險投資和貸款支持。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全要素生産率,促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

  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

  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條件。政府應&&相關政策,優化政策環境,支持新質生産力的發展。

  首先,各級政府全應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營造競爭有序、高效公平的市場環境。提高行政審批和服務效率,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鼓勵民間投資,拓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空間,不斷完善基礎研究合作創新&&和機制建設,優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

  其次,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措施,激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制定有利於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搭建産學研的溝通橋梁,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及制度保障。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還應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建立健全産業集群組織管理和專業化推進機制,加速形成創新能力強的新興産業集群園區,着力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人才培養與教育改革

  更高素質的新型勞動者是新質生産力的第一要素,也是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進一步強化資源協同配置的堅實基礎,激活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引擎。

  首先必須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圍繞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優化學科設計、內容結構及高校布局。針對國際發展環境及未來需求進行人力資源的深度開發,注重激發人才的創新性思維和創造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建設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人盡其才,各展其能,對人才進行多維度、多方面、多導向的價值考評,不可“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戰略,搭建人才、科技、教育等要素的跨領域、跨區域、跨國際的循環通道,加強人才的交流、合作與引進,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及技術支撐。

  新質生産力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等途徑,可以促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未來,我們應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優化政策環境,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推動新質生産力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李艦波)

【糾錯】 【責任編輯:楊帆】